•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社會保障綠皮書:未來養老方式以社區養老為首選

      社會保障綠皮書:未來養老方式以社區養老為首選

        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記者 李金磊)1日在北京發布的社會保障綠皮書——《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4)》認為,未來養老方式以社區養老為首選,但社區養老仍有巨大缺口并急需改進。

        7月1日,中國社科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會上發布了上述綠皮書。

        未來養老以社區養老為首選

        目前,中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了2億人,養老問題日益突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

        該份綠皮書指出,目前中國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結構多樣化,出現丁克家庭、單身家庭、單親家庭、空巢家庭等多種類型,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減弱,迫切要求建立與家庭結構、養老服務需求增加相適應的社會養老服務制度。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中國政府2011年出臺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提出了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目標。

        綠皮書認為,該體系中“社區”將發揮聯系家庭與機構的紐帶作用,彌補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和社會機構養老資源的不足,實現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區環境里安享晚年生活,同時接受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服務,這既符合中國國情和傳統文化,也是未來養老方式的發展趨向。

        社區養老缺口巨大 急需改進

        雖然社區養老潛力無限,但當前社區養老仍存在著巨大缺口,并且急需改進。通過對北京市內四區10個社區的實證研究,綠皮書發現,社區養老存在管理責任不明確、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專業人才短缺、服務項目供給不足、老年社會參與組織及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造成社區養老并未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

        為此,綠皮書提出了促進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六大政策建議:

        ——強化政府責任。明確社區居委會的管理與組織職責,構建完善的老年服務法律制度,強化政府資金支持政策,完善社區基礎設施,構建社區養老服務多元供給機制。

        ——完善家庭社會支持政策。發揮家庭養老保障功能,健全家庭養老保障的支持政策,建議建立家庭護理培訓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規定“護理假期”,保證子女在假期中照顧病患或失能父母權利和義務,并對照顧老人的子女給予適度補貼。

        ——加強社區全科醫生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創新全科醫生執業模式,允許多點執業、專職與兼職結合,鼓勵全科醫生開辦自己的診所,推行全科醫生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居民服務簽約制度;建立社區全科醫生薪酬激勵制度。

        ——構建社區護理院。整合社區護理服務資源,培養社區護理服務專業人才,建立護理服務信息化系統。

        ——建設社區養老文化。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明確社區文化建設的責任,加大社區養老文化資金投入,合理配置社區養老文化資源,政府支持社會力量和資金參與社區養老文化項目。

        ——健全老年社會參與機制。營造老年社會參與的社會氛圍,發展社會力量支持老年社會參與,發揮老年人社會參與的主觀能動性。(完)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