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寫真)廣東僑鄉信宜:百年古書院群成旅游“打卡熱點”
中新社茂名11月14日電 題:廣東僑鄉信宜:百年古書院群成旅游“打卡熱點”
作者 梁盛 梁晶晶
在廣東信宜市鎮隆鎮八坊村,有一處由13間古書院組成的古書院群。盡管時光荏苒,百年歲月一揮間,但該古書院群依然散發著濃厚的書香氣息,成為旅游“打卡熱點”。
近日,記者走進八坊村,看見該古書院群大多為四合院式,磚木結構,梁式屋架,斗拱雕刻龍頭,主體格調分明,體現了嶺南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信宜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工作人員介紹說,信宜古稱竇州,是廣東知名僑鄉,鎮隆鎮八坊村是竇州古城遺址,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也是晚清至民國時期粵西鄉親“下南洋”的重要中轉站。在八坊村古書院群中,起鳳書院是信宜市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典型中西合璧的書院建筑,它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后又曾被多次擴建,書院后座廊廡之間設有一處碑廊,有碑刻八塊,分別記載著舉辦書院的宗旨、章程、條例、公租、捐助等事項,不僅擁有清代建筑風格和藝術價值的實物記載資料,同時對研究西式建筑在信宜的發展也具重要的歷史價值。
八坊村村民李超告訴記者,八坊村古跡眾多,與古書院群毗鄰的,還有大洪國王府、明朝建筑紅樓等。1926年,旅居馬來西亞的信宜鎮隆籍僑胞李季濂在八坊村開設了集商旅、客運、勞務輸出及匯兌業務于一體的“錦綸泰”商行,20年間幫助“下南洋”謀生的鄉親近10萬人,八坊村古書院群也成了這些僑胞身在異國他鄉的鄉愁之一。
李超說,其中一些“下南洋”的鎮隆籍鄉親返鄉后,由于受到南洋文化的熏陶,紛紛在八坊村建起了別具南洋特色的洋樓,并形成了騎樓街,民國初期,起鳳書院也被改建為西式樓房。如今,八坊村古書院群雖然早已不作學堂使用,但書香味卻一直傳承下來,當地學子經常會到古書院感受文化信仰的力量,人人以不讀書不上進為恥。
鎮隆鎮委書記陳炳沖告訴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未發生前,每年到八坊村觀光的海外游客絡繹不絕,其中很多是當年從信宜“下南洋”后定居海外的華僑后裔,他們把八坊村古書院群當作旅游“朝圣地”。近年來,鎮隆鎮以古書院群文化為契機推進地方旅游產業發展,2019年,八坊村分別入選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廣東省首批美麗鄉村特色村,同時,書·香八坊文化旅游景區也順利通過國家4A旅游景區驗收。目前,鎮隆鎮已通過協調街區建筑外立面,增加景觀小品,營造商業氛圍,將八坊村打造成為廣東地區最具南洋風情的文化產業園,讓回鄉省親的僑胞有一個交流的平臺,也讓游客更多地了解南洋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