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應妮)由中央美術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泰王國大使館、泰國創意經濟局共同主辦的“亞洲文化語境下的設計:中泰創意產業論壇”日前在線上線下舉辦。
中國駐泰國文化參贊常禹萌在視頻致辭中著重介紹了新時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成就,立足深化中泰“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提出推動兩國在文化創意產業開展更加深入的交流。
泰國創意經濟局(CEA)主任阿披實·萊斯特魯格萊在視頻致辭表達了加強中泰雙方交流的意愿,并稱贊了中國創意產業實現的巨大成就。萊斯特魯格萊介紹了泰國創意經濟局的工作,CEA作為泰國推動創意經濟實現發展和經濟升級的主要機構,希望通過此次論壇活動提升中泰地區,尤其是青年群體的合作與交流,在互聯網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開拓設計領域和創意產業的新視野,挖掘發展創意產業的無限潛力。
中方線下論壇現場 藝訊網供圖本次論壇主題為“亞洲文化語境下的設計”,具有面向未來的藝術與設計的新格局。人類佩戴首飾的歷史由來已久,首飾藝術在當代得到充分的發展。風格趨于豐富多元,材料語言拓展廣泛,創作工藝制作精良。此次論壇集合中、泰兩國首飾設計的六位專家、學者、設計師,圍繞“首飾設計教育”“設計師品牌商業價值”“傳統思想與當代設計”三個方面展開主題演講及對話。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表示,首飾產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發展展示了前景,也提示了未來藝術與設計發展的新方向。他指出,首飾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意義,而在今天更體現著前沿設計與科技的力量。他期待中泰兩國設計師、教育者,共同交流、探索當代首飾材料的廣泛拓展、新設計與傳統的傳承創新,以及跨學科的教學模式和設計理念。
在“首飾設計教育”主題下,來自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的副教授張凡介紹了她的設計實踐,通過考察研究傳統工藝,從傳統藝術中汲取靈感,最終發展出獨特的設計語言。泰國詩納卡寧威洛大學創意產業學院院長、副教授卡吉波恩·黃普雷迪介紹了學院珠寶與首飾課程的情況。首飾產業是泰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的首飾教學強調與政府、產業深入合作,共同制定行業標準;學校與社區展開合作,吸收民間智慧,轉化社會效應。
在“設計師品牌商業價值”環節,特拉卡恩品牌珠寶設計師吉特拉卡恩·邦特恩皮蓬的童年深受動畫和游戲的影響,她的作品也針對喜愛藝術與設計的年輕消費者。她用自己的案例說明了如何面對設計師和客戶之間的觀念差異,并保持自己的熱情。尤目品牌創始人張曉宇和李忞思考了作為獨立設計師的角色。他們強調了首飾在物之外作為文化符號的價值。他們的義肢飾品設計體現了如何首飾設計師在商業考量之外,對殘障人士審美需求的人文關懷。
聚焦“傳統思想與當代設計”時,平面設計師劉柏煦在接觸了景德鎮陶瓷工藝后開始了產品設計的探索,他的設計品牌“痣birthmark”從傳統工藝與過去生活記憶出發,為今天的日常生活提供更豐富的體驗。設計師特-拉·錢塔薩瓦斯迪走訪各個農村地區,為當地百姓介紹國際流行的時尚風格,也將傳統材料與設計元素轉化為全新設計,在市場上贏得了新消費者的青睞,并走向海外,推動了傳統工藝可持續發展。
論壇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2022年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獎牌設計師杭海與泰國《卷宗Wallpaper》前主編(泰國版),研究員雷瓦特·楚姆納恩共同主持。在此次論壇中,中泰兩國的首飾設計師與教育者探索在當代,首飾材料的廣泛拓展、新設計與傳統的交流互動,以及跨學科的教學模式和設計理念等議題。呈現了兩國設計、教育的最前沿景觀,展現了中泰設計學院的教學特點,以及中泰優秀青年設計師的工作狀態,展現了國際視野與本土特色。
此次論壇是“山水相‘鏈’:中國—東盟首飾藝術展”的系列活動之一,展覽將呈現來自中國和東盟十國的五十余位首飾藝術家,采用實物和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展示風格各異的數百件首飾藝術作品。據悉,展覽近期將在北京舉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