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11月15日電 (記者 楊迪)隨著2021年秋冬季鳥類遷徙季的到來,數萬只北遷候鳥做客“湖城”銀川。11月15日,記者在寧夏銀川市海寶公園看到,成群紅嘴鷗或在天空中飛翔,或在湖邊棲息,不時還會和觀鳥的市民“親切互動”。
鳥類是反映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數萬只候鳥為何青睞銀川?
成群紅嘴鷗做客“湖城”銀川?!≈x宇 攝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銀川濕地保護工作效果顯著,在銀川“做客”的候鳥越來越多,銀川濕地已成為中國西部以及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重要的遷徙路線和棲息繁殖地。
成群紅嘴鷗做客“湖城”銀川?!≈x宇 攝銀川地處黃河上游,湖泊棋布、溝渠縱橫,素有“七十二連湖”之稱。自2009年以來,寧夏相關部門已累計投入濕地保護工程項目資金逾30億元人民幣,并在黃河銀川段兩岸濕地保護區域劃定了500米區間的紅線,規定除公益項目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保護范圍內進行開發建設和經營活動。
成群紅嘴鷗做客“湖城”銀川?!≈x宇 攝記者從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了解到,目前,銀川市濕地面積已逾5萬公頃,有自然湖泊、沼澤濕地近200個;市區濕地率達到10.65%,濕地保護率達到78.5%。豐富的濕地資源也成為鳥類的樂園,據介紹,銀川擁有濕地鳥類239種,其中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黑鸛、白尾海雕、金雕、小鴇、大鴇、中華秋沙鴨6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9種。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將銀川及寧夏作為遷徙的休整地和中轉站,也出現了不少“新面孔”。寧夏觀鳥協會副會長、成都觀鳥會理事齊麟介紹,今年觀鳥愛好者在寧夏首次影像記錄到了長嘴鷸、棕臉鹟鶯、白頭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