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探索浩瀚宇宙,總書記這樣關心航天事業

        “北斗”組網,“嫦娥”攬月,“祝融”探火,“天和”遨游星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今年4月24日是第七個“中國航天日”,讓我們一起重溫總書記關于航天事業的重要論述。

        2022年4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文昌航天發射場視察,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向發射場全體同志致以誠摯問候。這是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剛 攝

        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堅持面向世界航天發展前沿、面向國家航天重大戰略需求,強化使命擔當,勇于創新突破,全面提升現代化航天發射能力,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

        ——2022年4月12日,習近平在視察文昌航天發射場時強調

        2021年6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和核心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親切通話。新華社記者鞠鵬(左圖)、岳月偉(右圖)攝(拼版照片)

        建造空間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

        ——2021年6月23日,習近平同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親切通話

        2021年6月11日,國家航天局在北京舉行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揭幕儀式,公布了由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著陸點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國印跡”和“著巡合影”等影像圖。這是“著巡合影”圖。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

        ——2021年5月15日,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電祝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拼版照片:上圖為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下圖,人們爭相眺望“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不能丟。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2020年4月23日,習近平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

        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這是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鞠鵬 攝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為實現探月工程總目標乘勝前進,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繼續努力,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

        2017年6月6日,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在北京開幕,中國航天員王亞平(中)和中外少年進行暢想未來互動活動。新華社記者張領 攝

        中國歷來高度重視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創新,愿加強同國際社會的合作,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讓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為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2017年6月6日,習近平向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致賀信

        2016年4月24日是首個“中國航天日”,在河北邢臺經濟開發區思源實驗學校的“航天夢 中國夢”主題科普系列活動上,老師為學生講解航天知識。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在首個“中國航天日”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2013年12月15日,正在月球上開展科學探測工作的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進行互成像實驗,“兩器”順利互拍,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北京飛控中心大屏幕上顯示的嫦娥三號著陸器、巡視器互拍成像(拼版照片,2013年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丁林攝

        探月工程任務連續成功,創造了世界月球探測史的中國紀錄。這一成就,凝結的是幾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匯聚的是中國人民的整體力量,體現出的最重要意義就是進一步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自信。

        ——2014年1月6日,習近平在會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

        2013年6月24日,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宮一號內執行任務的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通話的截屏照片。新華社發

        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2013年6月24日,習近平同神舟十號航天員親切通話

        記者:胡喆、宋晨、溫競華

        編輯:張愛芳、張惠慧

      • 相關閱讀
      • 習近平向青蒿素問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國際論壇致賀信

          新華社北京4月25日電 4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青蒿素問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國際論壇致賀信�! ×暯街赋�,青蒿素是中國首先發現并成功提取的特效抗瘧藥,問世50年來,幫助中國完全消除了瘧...

        時間:04-25
      •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制定修改20多部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法律

          中新網4月25日電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國家法室主任童衛東25日透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制定修改了20多部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法律,還有一些法律中規定了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制度,再加上國務院及其...

        時間:04-25
      •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解答:職業病診斷難在哪?如何破解?

          中新網4月25日電 25日,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首席專家李濤在“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職業病診斷在醫學技術方面并不難,難在對患病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的確認,以及接觸...

        時間:04-25
      • 四川脫貧家庭學子就業得到“雨露計劃”幫扶 :上學有資助 畢業有去處

          四川脫貧家庭學子就業得到“雨露計劃”幫扶   上學有資助 畢業有去處(關注脫貧人口穩崗就業④)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王明峰  核心閱讀:為幫助脫貧家庭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四川組織實施“雨露計劃”:為符合...

        時間:04-25
      • 海南三亞:恢復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

          4月24日晚,海南省三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通告稱,三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自2022年4月25日0時起,恢復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通告內容如下:  一、進出中心城區(塔嶺以東,迎賓互...

        時間:04-25
      • 今年我國煤電改造升級將超2.2億千瓦

          記者今天(24日)從國家能源局了解到,今年我國將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改造升級煤電規模超過2.2億千瓦,促進煤電清潔低碳發展�! 榻B,目前,我國煤電的度電煤耗大約...

        時間:04-25
      • 中國這十年 立法工作有這些成就與進展

          中新網4月25日電 中共中央宣傳部25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介紹新時代立法工作的成就與進展,他表示,這十年的立法工作,概括起來有五個方面的...

        時間:04-25
      • 鄭軍華:特別關注疫情防控中的“一老一小”

          大江東|鄭軍華:特別關注疫情防控中的“一老一小”  4月24日上午,記者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見到這所醫院總指揮、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黨委書記、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鄭軍華�! ≡鴺s獲...

        時間:04-25
      • 習近平向青蒿素問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國際論壇致賀信

          4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青蒿素問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國際論壇致賀信。...

        時間:04-25
      • 鄉村氣象新 農民日子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鄉村氣象新 農民日子美(譜寫新篇章)  人民日報記者 顧仲陽 王 浩 常 欽  廣袤田疇間,農民種地挑上“金扁擔”�! “不帐∈徍�...

        時間:04-2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