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基層年輕干部“心態老化”
近日,《半月談》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些基層年輕干部年紀輕輕卻抱著“老同志心態”,工作狀態表現出慢條斯理“悠著干”、敷衍輕慢“應付干”、墨守成規“照著干”、私利當頭“看著干”、不思進取“推著干”的問題,并認為這同高壓的工作環境、難以破解的晉升“天花板”、物質激勵不足等問題有關。
年輕干部是基層治理的中堅力量,如果他們干勁不足、投入不夠乃至早早“躺平”,那么就很難切實推動基層工作。特別是在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基層年輕干部的大力投入和奉獻擔當。如何防范基層年輕干部的“心態老化”,避免他們“人不老心已老”地熬日子、混工作、盼退休,就成為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課題。
基層治理需要年輕人,基層治理也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舞臺�;鶎幽贻p干部之所以會“心態老化”,同壓力過大、動力欠缺和能力不足有很大關系�!吧厦媲l線,下面一根針�!被鶎又卫砬ь^萬緒,基層工作事無巨細,基層干部的責任重大,自上而下的問責壓力往往使他們喘不過氣來。這使一些基層年輕干部變得老氣橫秋,對工作的熱情也不高。
與此同時,機構編制剛性約束、職務與職級并行等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使基層年輕干部的職業前景沒有盼頭,而“干多干少一個樣”也助長了“躺平”心態。此外,基層干部缺乏培訓提升機會,普遍面臨“本領荒”問題。在這一狀況下,一些被動心態也浮現出來,比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基層治理隊伍建設,加強對基層治理人才的培養使用,并推進編制資源向基層傾斜。由此可見,對基層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的選拔、培養、任用,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為了讓基層年輕干部充滿年輕態,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工作,使他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為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年輕人應有的貢獻。
要貫徹落實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和保護基層年輕干部的擔當作為,使他們在工作中保持年輕人應有的闖勁、沖勁和銳氣�;鶎幽贻p干部在一開始時往往都充滿一腔熱血和一股闖勁,但是剛性問責卻會讓他們望而卻步,在工作中變得不敢試、不敢闖。要呵護基層年輕干部的熱情活力,還需建立完善保障他們干事創業的柔性問責制度和包容寬松環境,使他們可以在基層工作中永葆青春。
要鞏固基層減負成果,進一步減輕基層負擔并破除形式主義。自上而下的各類重復考核督察,使基層干部疲于應付,無暇去做分內工作,工作中的獲得感也會大打折扣。因此,要使基層年輕干部從紛繁復雜的形式化事務中抽身出來,開展更多有意義和實質性的工作服務群眾,并增強他們對工作價值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此外,要為基層年輕干部提供更多培訓學習機會,使他們有時間和精力去充電,實現自我提升,學會用新思維、新方法和新手段解決問題,提高基層工作效能。要加大編制資源和職業發展機會向基層年輕干部的傾斜力度,使他們對工作更有奔頭和盼頭,相信自己可以依靠踏實出色的基層工作大踏步前進。同時,還可以探索建立動態調整、與績效掛鉤的薪資待遇管理機制,增強他們的工作動力。
(作者馬亮 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