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 鄭巧)“民革中央首次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民革前輩史料采集工作,共搶救性采集227名民革前輩、時長16000多分鐘、存儲容量7700GB的全高清視頻,為民革前輩中年事已高的黃埔老人、抗戰老兵和民革老領導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泵窀镏醒敫敝飨跫t23日在北京表示。
全國政協文史工作座談會23日、24日在北京舉行。王紅在座談會上發言時還指出,民革中央深入挖掘相關史料,編輯出版系列民革黨史書籍。陸續推出《李濟深與蒼梧故居》等6種“民革前輩紀念場館”系列叢書,還有3種即將出版。編輯出版《親歷者贊》共6輯,為近百位杰出的民革黨員立傳。2019年,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編輯出版《民革與新中國的建立》《民革前輩與新中國》兩部重要史料圖書,著力展現了民革在參與新中國建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的貢獻。
她強調,目前,民革中央正在開展《民革前輩與新中國(續編)》、民革黨史展覽、《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史》、《李濟深文集》等多項重點工作,講好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故事,從不同角度教育引導民革全黨從文史資料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參與政協文史工作,我深切體會到,文史工作是委員履職的重要方式。在人民政協的平臺上,每一位政協委員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真實歷程的親歷者,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參與者,都可以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及時記錄下來�!比珖䥇f常委馬志偉說。
他建議,在委員講堂、委員讀書等一系列創新平臺的基礎上,適時開設“文史講壇”,將“三親”(親歷、親見、親聞)史料通過講座和數字化等形式,為親歷者與講述者搭建平臺,讓文史工作這一雙向發力的載體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政協文史館是全國各級政協組織中成立的第一家文史館,承擔文史資料征集、收藏、研究、利用等使命,今年正好走過10個年頭。該館館長劉華林表示,在各級政協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政協文史館已匯集、收藏文史資料圖書8萬余冊、手稿1.86余萬份。目前,中國政協文史資料數據庫已基本完成副省級市以上政協文史資料選輯數字化,已向省級政協開放。下一步數字化工作將向市縣政協拓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