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東西問 | 孫雷:大學校訓如何折射文化精神與教育理念?

        中新社沈陽6月24日電 題:大學校訓如何折射文化精神與教育理念?

        ——專訪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

        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李晛

        大學校訓是文化精神與教育理念的綜合表達。透過大學校訓,能夠看出中西方大學辦學理念、辦學傳統和價值取向甚至民族性格的養成。

        最早的大學校訓出現在哪里?中西方大學校訓有何特點,折射出哪些文化精神與哲思?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就此專訪了東北大學副校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雷。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最早的大學校訓出現在哪里?校訓之于大學有何意義?

        孫雷:西方現代大學中,被譽為“大學之母”的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早期并沒有明確的校訓,15世紀末16世紀初,牛津大學(1167年建校)與劍橋大學(1209年建校)分別設計和啟用各自的校標,被公認為是西方最早的校訓。西方學校習慣將校訓稱為“MOTTO”,意為文字簡明的題詞、題句、題序。由此可見,校訓應教育發展需要而生,并無論古今中外都在教育中受到重視。

        大學是教育人的場域,一所大學的校訓、校風以及引起師生共識的文化傳統是大學用來成風化人的根本。校訓育人的關鍵點在于“訓”,意義在于育人,其功能性在于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引導、疏導和督導,它既有顯性文化特征規范學校內師生的言行,又有隱性文化特征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師生的舉止甚至價值觀。

      英國劍橋大學。中新社發 趙偉 攝

        中新社記者:西方大學的校訓折射了哪些文化精神與哲學思想?

        孫雷:上面提到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是在創辦多年后的15世紀逐步形成了各自的校訓,分別是“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上主乃吾光)”和“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此地乃啟蒙之所和智慧之源)”。17至18世紀,美國哈佛Veritas(真理)、耶魯Lux et veritas(真理與光明)應運而生,這些歷史悠久的西方大學其校訓滲透的思想與最初牛津劍橋相仿:追求真知、自由,并帶有濃厚的宗教背景。

        這與西方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息息相關。在西方大學校訓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中世紀,倡導“無差別的愛、在上帝這個無差別的人和神之前,身份的平等”,這些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是當時西歐封建等級制的產物。近代,受啟蒙理性所倡導的“普世價值”影響,西方大學校訓開始在原有的追求自由、博愛的基礎上,倡導“個體自由、獨立、平等、民主、人權”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科學、進步”等觀念,這是近代的歷史產物,也是近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產物。

        中新社記者:中文中“校訓”一詞出自哪里?

        孫雷:中國校訓堪稱“早發內生”,古代有校訓之實,但無其名,誕生之初即承載“訓育”的職能,南宋岳麓書院院訓“忠、孝、廉、節”,直至清末教會大學的出現從而實現了校訓的名實統一。中國近代教會大學相繼制定本校校訓后,“MOTTO”(校訓)實體已然顯現并推廣,但由于中國傳統“大學”沒有“�!薄坝枴倍诌B成一起的詞組,因此尚未出現“校訓”這一名稱。

        直到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后,教育先賢們借用日語當用漢字形體命名“校訓”(平假名:こうくん,讀作koukun),細讀起來讀音與中國的“校訓”讀音相似,是因為日語中音讀本身來源于中國古代長江流域以南的古漢語。由此看來,“校訓”一詞雖屬舶來品,卻又有很深的本土因緣。至此,“校訓”一詞與中國古代“校訓”及西方大學的“MOTTO”完成了完美對接,實現了校訓概念與原型的實至名歸,也使中國大學校訓進一步得以明確化。

      湖南長沙岳麓書院。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中新社記者:中國大學校訓又有哪些特點,體現哪些文化精神與哲學思想?

        孫雷:中國大學校訓的特點,我覺得可以用四個精神向度來概括:史學的長度、哲學的深度、文學的溫度、美學的厚度,四重精神向度,大學校訓是四者的綜合呈現和表達,印證了大學校訓的精神向度蘊含著文化屬性,體現出文化精神與哲思。

        中國大學校訓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形式是中國式文學表達,內涵則頗具中國式哲學思辨深度,比如,中山大學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皆有堅實的哲學文化底蘊作支撐,充滿著中國智慧。

        其中,中庸之道格外令人矚目。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從初始角度來分析是為“中庸”。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正所謂“此心不動,隨機而動”,不為情緒所累,進入中庸的“未發”狀態,把握時機,依良知而行,且行必“中節”,即知(良知)行合一。東北大學校訓“自強不息,知行合一”較充分地詮釋出這一點。東大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時期,仍不忘救亡圖存。1928年,張學良對學生講道:“我很望諸君,要堅定了志向,各用自己之所學,全國學者都能如此,則中國自強矣�!睎|北大學以知為行,以知定行,知是行之首,行是知之終,在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與努力實踐并重的中庸之路上,把握機遇,從而形成質的飛躍。這是一種對傳統中庸之道的傳承與創新,更是一種超越與突破。

        中新社記者:校訓是體現教育理念的一種非物化形式。透過中西大學的校訓,能看出中西方教育理念上有哪些異同?

        孫雷:透過大學校訓,能夠看出中西方大學辦學理念、辦學傳統和價值取向甚至民族性格的養成。

        中國大學校訓以主德求善為源。中國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以血緣家庭為本位、以人倫道德維系社會為基礎的德性文化,必然以家國情懷為己任。尤其“士”階層的崛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養成了對民族和國家的高度責任感和義務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比如,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便是1914年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以《君子》為題作報告之時,引用《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勉勵清華學子,擁有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和心胸寬廣的君子品德。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新社發 徐文東 攝

        相比之下,西方大學校訓則直抒胸臆,多渴望追求真理、自由,往往直接引自《圣經》。西方大學校訓的思想內容經歷了從“重神靈”“重上帝”,“自治”“自由”到“主智”“求真”“服務”的演變,表現出西方大學的理念與追求。比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校訓“Fiat Lux”(愿知識之光普照大地),主張神的啟示是真理和知識的源泉。

        透過中西大學的校訓,我用中央民族大學校訓“美美與共”一詞概括,中西方大學教育理念和而不同,教育的真諦都是“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之路上,既要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又要面向世界大學不斷創新,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完)

        受訪者簡介:

        孫雷,現任東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共青團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政協沈陽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政協沈陽市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委員會委員、常委。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文化、城市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等。兼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思想道德建設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冶金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新文科教育研究專家等多個學術職務。近年來,在《新華文摘》、《中國高等教育》、《東北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及人民日報、國家治理周刊等報紙刊物上發表文章60余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遼寧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等部、省、市課題60余項,出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邏輯養成與制度構建》《現代大學制度下的大學文化透視》《大學校訓》《新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概論》等專著10余部。

      • 相關閱讀
      • 王毅向拉丁美洲社會科學院第24屆大會發表視頻致辭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6月24日向拉丁美洲社會科學院第24屆大會發表視頻致辭�! ⊥跻惚硎�,中國高度重視同拉美社科院的合作。去年,雙方共同成功舉辦“當代中國講堂”系列活動,為增進中國同拉...

        時間:06-25
      • 譜寫人類發展進步新篇章——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談習近平主席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和全球發展高層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2022年6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分別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重要講話。6月22日,習近平主席還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會議結...

        時間:06-25
      • 關于精準賦碼、學生返鄉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回應熱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關于精準賦碼、學生返鄉、保通保暢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回應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彭韻佳  如何嚴格健康碼功能定位?如何保障學生暑假順利返鄉?物流保通保暢怎么做?……國務...

        時間:06-25
      • “國聘行動”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專場發布超11萬個崗位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姜琳)記者6月24日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國聘行動”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專場招聘活動,已先后走進石家莊、三亞、成都、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組織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

        時間:06-25
      •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完成修訂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24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體育法,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該法自1995年頒布施行后,時隔近27年進行的第一次全面系統的修訂�! �1995年8月29日通過的體...

        時間:06-25
      • 如何推動中醫藥人才高質量發展?權威解答來了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如何推動中醫藥人才高質量發展?權威解答來了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沐鐵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我國中醫藥人才工作取得...

        時間:06-25
      • 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主席聲明(全文)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主席聲明  一、2022年6月24日,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期間舉行。會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主持,金磚國家成員國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印...

        時間:06-25
      • 中斯農業專家“云話”科技合作助減貧

          中新社昆明6月24日電 (羅婕)“提升農戶對于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應對能力是斯里蘭卡提振經濟和減貧發展的計劃之一。其中,圍繞知識分享、技術交流、人員互訪等內容與中國合作就是一個有效途徑�!彼估锾m卡種植業部農...

        時間:06-25
      • “云上”招聘、“直播帶崗” 大陸多措并舉助臺青就業創業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云上”招聘、“直播帶崗” 大陸多措并舉助臺青就業創業  作者 朱賀  “在島內讀大學時,我曾作為交換生來大陸學習,體驗過程中覺得‘自己要有新的發展’,便申請了大陸高校的碩...

        時間:06-25
      • 新疆有關人士回應美國涉疆法案:新疆人權事業發展進步有目共睹

          中新社烏魯木齊6月24日電 (茍繼鵬)在24日舉行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有關人士介紹了新疆人權保障的理念和實踐,用事實回應美國近日實施的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他們表示,新疆人權事業的...

        時間:06-2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