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7日電 (劉玥晴 陳建新)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27日在北京表示,民進黨當局應正視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的島內主流民意,盡快取消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的人為障礙和限制,采取有利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政策路線。
國臺辦當天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在回應“島內發生所謂‘反服貿運動’十年之際,臺灣各界反思與檢討聲音不斷”相關問題時,發言人陳斌華作上述表示。
陳斌華指出,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其早收計劃自生效實施以來,給兩岸業界特別是臺灣相關業界和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獲得民眾普遍認可。但早期收獲涉及的產品及服務貿易領域僅占兩岸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很小的一部分,雙方本應就ECFA中各項目標如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等進行實質商談,分別簽署單項協議并生效實施,給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民眾、企業帶來更多的好處、更大的發展空間。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ECFA后續服貿協議簽署未生效,貨貿協議商談被迫中斷,協議執行受到影響,這對于臺灣經濟、產業的發展和民眾利益的增進,確實是重大的挫折和缺憾。
他表示,十年來的事實已經讓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企業認識到,兩岸關系好、臺灣才會好,臺灣民眾、企業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福祉。
民進黨日前稱,十年前的“太陽花學運”對臺灣政治發展有著重要且深遠的影響。當時擔任所謂“總指揮”的林飛帆聲稱,這場運動阻斷兩岸統合議程,奠定臺灣主流民意為“世界的臺灣”而非“中國的臺灣”的共識基礎。對此,陳斌華指出,林飛帆的說法可謂不打自招,表明所謂“太陽花學運”的主事者當時考量的并不是島內經濟、民生的改善,而是阻擋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勢頭,以便他們謀取政治私利、圖謀“臺獨”分裂。
他說,我們注意到,近期很多臺灣媒體對此有深刻的反思,也有很多業界人士指出,臺灣由此錯失了發展良機,林飛帆等人的所作所為絕非“愛臺”,而是不折不扣的“害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