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八桂無處不飛歌。如畫山水間,“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火熱開展,團結之花處處盛開。4月9日,廣西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2024年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啟動,身著中華民族傳統服裝的群眾在啟動儀式現場載歌載舞,歡慶“三月三”,歌唱中華民族一家親。
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廣西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區各項工作主線,以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引領,著力建設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守望相助和諧家園、宜居康壽美麗家園、邊疆穩定平安家園,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
▲4月11日,演員在廣西南寧市青秀山主會場慶祝佳節。當日,“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活動在廣西南寧市青秀山舉行。新華社記者周華攝
手足相親共建和諧大家庭
農歷三月三前夕,家住南寧市良慶區良慶鎮蟠龍社區的張芷晨一家十分熱鬧,漢族的媽媽、瑤族的爸爸、壯族的外婆帶來了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讓張芷晨小朋友感受到多民族家庭的其樂融融�!凹彝コ蓡T有多個民族,小朋友可以體驗到不一樣的民族風情�!睆堒瞥康膵寢岅慃慃愓f。
蟠龍社區是個典型的多民族社區,居住著漢、壯、瑤、仫佬等1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約占常住人口的30%。各族群眾彼此尊重,和諧相親,常常串門互贈美食,同慶佳節。陳麗麗說:“社區經常組織長桌宴、晚會等活動,遇事很快就能找到鄰居幫忙�!�
在廣西,多民族聚居社區并不鮮見,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更是成為常態。廣西共有少數民族人口1880.8萬,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成份。
“在我們家每個人都懂至少兩門以上的民族語言�!奔易」鹆质旋垊俑髯遄灾慰h泗水鄉龍甸村的侯光祖告訴記者,其一家四世同堂,分別屬于壯、苗、侗、瑤、漢5個民族。
▲4月8日,在柳州市魚峰公園,市民和游客在慶�!叭氯被顒又谐礁�。 連日來,廣西各地舉辦慶�;顒�,喜迎“三月三”傳統佳節。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廣西各族人民“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全區由兩個以上民族組成的家庭超160萬戶,各民族之間通婚率維持在10%左右,“十口之家、情融五族”成為各族群眾團結交融的寫照。
據統計,廣西有12個自治縣、3個享受自治縣待遇縣和59個民族鄉,各地還建立了3000多個“民族之家”和服務中心,為各族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務。
隆安縣震東社區是廣西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規模最大的集中安置區,居住著10個民族近5900戶搬遷群眾。社區成立就業服務站,創新開展“小梁送工”靈活就業模式,實現“社區送單、企業派單、居民接單”,為居民提供就業服務。震東社區黨委副書記梁佳介紹,社區目前合作的農業基地和企業每天平均提供200個就業崗位,每人每天務工收入100元至300元不等。
自治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李振林說,廣西優化提升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廣泛深入,各族人民與鄰為親、與鄰為善、與鄰同樂。
▲4月8日,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苗家小鎮小學,師生載歌載舞(無人機照片)。連日來,廣西各地舉辦慶�;顒�,喜迎“三月三”傳統佳節。新華社發(龍濤 攝)
你唱我和同奏一曲團結歌
“尼的呀,尼的呀,美麗的廣西尼的呀”“蜜一樣的啊哩哩,好生活啰啊哩哩”……“三月三”期間,行走在廣西,“這邊唱來那邊和”的場景多見。伴隨著悠揚的伴奏,各族群眾和游客一同跳起民族舞蹈,沉浸式體驗民族文化盛宴。
自2014年起,廣西持續舉辦“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各地民族民俗活動次第登臺,精彩紛呈,這個傳統民族節慶已演變為各族人民共享共樂的節日盛會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長期以來,廣西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形成了開放包容的文化品格�!霸略掠泄潙c,處處皆特色�!痹趶V西,各族人民同慶的不僅有傳統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還有苗族坡會、侗族多耶節、螞拐節、跳坡節、盤王節等民族特色節日。
各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交融互鑒,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在龍勝各族自治縣黃洛瑤寨,紅瑤婦女成了“扛著犁耙種田地、唱著山歌搞旅游”的“斜杠青年”。位于世界文化遺產左江花山巖畫山腳下的崇左市寧明縣城中鎮耀達村,依托文旅融合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李振林介紹,廣西近年來持續打造“三月三”“劉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傳承保護銅鼓、壯錦、風雨橋、干欄建筑等民族文化瑰寶,創新開發系列文化和旅游產品,不斷推動廣西各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語言相通是促進各民族群眾心靈相通的重要橋梁。據統計,2020年廣西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5.6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將近5個百分點,提前5年達到國家規定的目標。
以前,在廣西大山深處的融水苗族自治縣烏英苗寨,一些村民仍存有“女孩子要干農活,不能讀書”的“重男輕女”觀念,不少婦女識字有限。2020年3月,當地政府在烏英苗寨開辦“我教媽媽講普通話”“雙語雙向”培訓班,許多苗寨女性在村里圓了讀書夢。
廣西堅持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命名10家自治區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講好民族團結進步“廣西故事”,持續推動各民族增強“五個認同”。
▲4月10日,老師和孩子們在廣西南寧市逸夫小學慶�!叭氯保o人機照片)。連日來,廣西各地舉辦慶�;顒�,喜迎“三月三”傳統佳節。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協力前行共逐幸福夢
“三月三”期間,廣西境內的許多火車站、汽車站人頭攢動,流動的軌跡遍布全國。
廣西沿海沿邊,境內多山,日趨完善的路網持續改變著地方發展和群眾生活。2022年底,廣西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去年8月底,貴南高鐵建成通車,飛馳在黔桂群山間的高鐵列車結束了河池不通高鐵的歷史,也托起了沿線壯族、瑤族、毛南族等各族群眾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如今,高鐵從環江“家門口”穿過,毛南族特色香豬、香牛、香鴨等特色農產品得以更快運達八方,“花竹帽”、儺文化、民族服飾等也隨著各地游客的到來而廣為人知。
貴南高鐵的開通,正是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生動例證之一。據介紹,廣西目前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行政村100%通廣電光纖,少數民族聚居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5萬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不少邊境村屯是少數民族居民的聚居區,記者沿崇左市邊境民族村屯一路采訪看到,一條條平坦的硬化路直通群眾家門口,民居小樓錯落有致,種桑養蠶、手工紅糖、研學旅游各類特色產業更是鼓了群眾的腰包。
近年來,廣西不斷加大財政資金保障,支持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據統計,2023年自治區財政廳加大專項安排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資金、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等扶持民族地區發展的資金超47億元。
今年初,廣西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迎來了“開門喜”——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名單公布,廣西14個地區和單位上榜。今年2月,廣西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動員部署會暨自治區第九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南寧召開,200個模范集體和299名模范個人獲得表彰。
一個個故事,一段段佳話,譜寫著祖國南疆各族群眾勠力同心建設美好家園的錦繡篇章。八桂大地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愈開愈艷。
來源:4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徐海濤 郭軼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