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東西問|何云波:圍棋何以成為國際性“公共精神產品”?

        中新社杭州7月20日電 題:圍棋何以成為國際性“公共精神產品”?

        ——專訪中國首位圍棋博士、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二級教授何云波

        作者 錢晨菲

        如今,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代表,圍棋正日益走向世界,為不同膚色的人所認同、喜愛。為什么圍棋可以成為國際性“公共精神產品”?日前,中國首位圍棋博士、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二級教授何云波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作出解讀。

        

      資料圖:圍棋棋手正在落子。岑屹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圍棋文化走出去有哪幾條路徑?

        何云波:圍棋產生于中國,至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向周邊國家和地區傳播,其后又流傳到世界各地,從而形成了以中國為圓心,不斷向外輻射的傳播方式。

        在古代,圍棋的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途徑:一路是向東,經由朝鮮半島,再傳到日本;一路是向西,經絲綢之路,傳到漢以外的民族地區及中亞、南亞各國。這種圍棋交流不完全是單向的,當時一些國家和地區接受了圍棋,并對其加以改進。日本更是將圍棋發揚光大,使其完成了從古典圍棋到現代圍棋的轉變。

        雖然圍棋從中國傳至日本,但在20世紀初,日本的競技水平已超中國。此背景下,中國圍棋的現代變革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學習日本,這種文化的傳播、影響與接受、反芻,形成了一種互動。

        中國對日本的追趕、學習一直持續至中日圍棋擂臺賽,該擂臺賽象征著中日圍棋對抗時代的到來。該賽事自1984年啟動后,陸續舉辦了十一屆,中國棋手聶衛平多次上演傳奇故事,國人對圍棋的關注度空前高漲,推動了圍棋在中國真正走向繁盛。

        小棋盤見證著大時代。中國圍棋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由于日本最先開始派出大量棋手到西方國家傳播圍棋,所以起初西方國家接受的圍棋文化多來自日本。在圍棋文化傳播方面,中國起步較晚。

        總體來看,中國圍棋的對外交流走過了很漫長的過程,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日本的富士通杯、中國的應氏杯、春蘭杯等世界大賽舉辦,圍棋國際化時代才真正到來。

        

      資料圖:2011年10月,參觀者在中國圍棋博物館參觀圍棋起源的概況和史料。施健學 攝

        中新社記者:中國圍棋走出去,在文化交流上扮演了什么角色,蘊涵了哪些中國文化?

        何云波:自古以來,圍棋本身就體現了中國人的宇宙觀,即天圓地方。同時,圍棋也體現了中國哲學的核心——陰陽哲學。當我們把一切看作是陰陽之道時,圍棋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

        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無論是詩、文、琴、書、畫,還是各類棋戲,都與“易象”有關�!跋蟆敝唧w化即為“形”�!跋蟆钡某橄蠡�、玄妙化即為“道”。

        圍棋是東方智慧的見證,承載了很多文化價值。方正棋盤,乃大地之象。棋盤“正直”之線道,通神明之德;黑白棋子,象征陰陽;棋子散落在盤上,構成天文之象。這體現了中國傳統的一種思維方式,即“立象比德”,以“大道”提升“小道”,把游戲政治化、倫理化、玄妙化。

        棋禪一味,棋與禪通可悟人,棋中自有妙悟,棋與佛禪之“道”也就有了不解之緣。圍棋還與兵法相通,“三尺之局兮,為戰斗場”,這也構成了中國古代圍棋思想的四套話語:儒學話語、道家話語、佛禪話語、兵家話語。

        聚焦當下,在文化出海過程中,圍棋是很好的載體。當然,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除了參加世界大賽、交流棋藝外,還需要發掘圍棋文化的豐富內涵,讓全世界都了解中國圍棋。

        

      資料圖:2024年5月,第八屆“廬陽·志邦杯”中日韓三國圍棋名人混雙賽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的16位圍棋明星選手參加了此次比賽。何剛 攝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日本和韓國如此熱衷圍棋?中日韓在圍棋走出去方面,有何各自特色?

        何云波:在江戶時期,日本建立了“御城棋”制度,出戰者有“棋所四家”和六段棋手,比拼非常激烈。而在彼時的中國,圍棋強調更多的是藝術屬性。

        縱覽日本圍棋的發展過程,雖然棋道體現了中國圍棋“雅”的一面,但武士道精神貫穿其中。例如,日本圍棋史上的著名事件“吐血之局”,赤星因徹口吐鮮血倒在棋盤前。由此可見,日本棋手將競技勝負推向極致。

        再看韓國,雖然圍棋在南北朝時期就傳到了朝鮮半島,但朝鮮半島在20世紀之前圍棋發展并不快。朝鮮半島現代圍棋之父趙南哲曾于1937年前往日本學棋,回來后他走街串巷傳播圍棋。著名韓國籍圍棋選手曹薰鉉曾從1963年起師從圍棋大家、日本名譽九段瀨越憲作,他在首屆應氏杯上擊敗聶衛平奪得冠軍,在韓國掀起圍棋熱潮。彼時,韓國經濟繁榮,曹薰鉉奪冠激發了民族自豪感,不少韓國企業家出資舉辦世界級大賽。

        20世紀90年代起,世界圍棋刮起“韓風”,以曹薰鉉、李昌鎬、李世石等為代表的韓國棋手閃耀世界棋壇。與此同時,日本圍棋則逐漸走向衰弱,隨著經濟出現疲軟,日本的頂尖棋手生存環境堪憂,較少參加國際大賽,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世界圍棋一度變為中韓競爭。

        

      資料圖:2022年10月,“中國大使杯圍棋賽-2022”在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舉行。田冰 攝

        中新社記者:不少西方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中會出現圍棋,例如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提到圍棋思維,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何云波:縱觀西方視野中的圍棋與中國形象的構建,在有確切可考的文字記錄中,最早應從傳教士利瑪竇說起,《利瑪竇中國札記》中首次提及圍棋。

        此后,英國東方學學者托馬斯·海德在《東方游戲》中介紹了圍棋。德國人奧斯卡·科歇爾特于1862年到日本學習圍棋,后來在德國一份大型雜志上連載系列圍棋文章,產生廣泛影響。1881年,《日本人和中國人的游戲:圍棋,國際象棋的競爭對手》印刷發行,這是歷史上第一本用西方語言(德文)完成的圍棋書……

        在西方社會,圍棋作為一種古老而深奧的東方游戲,引發了許多精英人士的關注。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什、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等都對圍棋有所了解并產生興趣。

        事實上,除上述列舉的名人外,還有很多西方學者研究圍棋,此方面的著作很多,例如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伯爾曼在著作中討論了毛澤東軍事策略在戰爭中的應用與圍棋的關聯,基辛格在《論中國》中也談到圍棋。在一些西方學者看來,國際象棋是一種戰術游戲,圍棋則是一種戰略游戲,圍棋的戰略自然與東方的謀略關系緊密,他們從各個角度挖掘圍棋的多方面內涵,希望通過圍棋探討中國謀略所蘊含的獨特性。

        從這一角度來看,我認為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我們需要把與中國圍棋有關的書籍著作翻譯到國外去,同時不妨把西方關于中國圍棋文化的書籍和研究翻譯成中文,形成一種雙向的交流與對話。

        中新社記者:圍棋蘊含著“和諧之道”,是平等競爭。您認為圍棋如何能夠成為國際性的“公共精神產品”,讓世界共下一盤棋?

        何云波:圍棋既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也是現代精神的體現,它體現著平等競爭、和諧之道。圍棋首先強調的是平等的競爭關系,中國人把手談看作是平等的,與象棋的消滅對手不同,圍棋以禮始也以禮終。

        圍棋的和諧之道,與中國傳統之“道”有密切聯系�!暗馈�,既是儒家的仁德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也是中國文化的和諧之“道”。如果說儒家為圍棋提供了一套價值評判的尺度,道家則更多地與棋人的生命追求、棋藝境界相通。

        圍棋完全可以成為國際性的“公共精神產品”,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在世界傳播過程中,圍棋是非意識形態的,所以更容易被全世界人民接受、喜歡。西方國家更多地將圍棋看作是一種快樂的游戲,精神層面的收獲在很多時候超越了競技本身。在中國浙江衢州爛柯山,流傳著“王質遇仙,觀弈爛柯”的神話故事以及“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傳說,可見圍棋對弈的快樂是相通的。正因如此,圍棋在向世界推廣的過程中,既要認識到它所蘊含的多方面的競技屬性,也要注重精神屬性,讓其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其中蘊含的正是世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完)

        受訪者簡介:

        

      何云波。受訪者本人供圖

        何云波,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圍棋文化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俄羅斯文學、比較文學和圍棋文化教學與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國家出版基金項目1項,出版著作4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精神》《越界與融通:跨文化視野中的文學跨學科研究》《圍棋與中國文化》《弈境:圍棋與中國文藝精神》《中國圍棋思想史》《世界圍棋通史》《圍棋文化演講錄》等,另有散文集《何云波圍棋文集》《棋行天下》《黑白之旅》等。

      • 相關閱讀
      • “科學與中國——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一周年系列科普活動舉行

          中新網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科學與中國——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一周年系列科普活動7月20日在北京舉行。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

        時間:07-20
      • 兩個熱帶低壓持續發展 國家防總啟動防汛防臺風四級應急響應

          中新網7月20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7月20日,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繼續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進行防汛專題聯合會商,視頻調度陜西、四川、湖南、安徽、山東、河南、江西等7個重點省份,安排...

        時間:07-20
      • 國家防總派工作組指導四川漢源暴雨泥石流災害救援處置

          中新網7月20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7月20日凌晨,四川雅安市漢源縣馬烈鄉新華村發生暴雨泥石流災害。經初步排查,造成30余人失聯、40余處房屋受損�! �20日下午,國家防總工作組緊急趕赴現場指導救援處置。...

        時間:07-20
      • 尋訪校史里的紅色印記主題活動在滬舉行

          中新網上海7月20日電(范宇斌)19日,由上海市檔案館、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的“酌水知源 愛國榮�!獙ぴL校史里的紅色印記”主題活動匯報展演在上海市檔案館舉行。此次主題活動是2024年上海統戰文化周重點主題...

        時間:07-20
      • 四川自貢重大火災事故致16人死亡 國務院安委會掛牌督辦

          中新網7月20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19日發布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查處掛牌督辦通知書�! �2024年7月17日,四川省自貢市高新區九鼎百貨大樓發生重大火災事故,造成16人死亡�! 「鶕吨卮�...

        時間:07-20
      • 陜西柞水縣高速公路橋垮塌 公路交通突發事件二級應急響應啟動

          今天,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境內金錢河山洪暴發導致丹寧高速水陽段公路橋梁垮塌事件發生后,交通運輸部啟動公路交通突發事件二級應急響應,成立應急工作領導小組�,F場工作組于今日上午抵達現場,指導現場救援、分...

        時間:07-20
      • 水利部:全國68條河流維持超警戒以上

          水利部今天發布,7月19日8時至20日8時,山東中部西部、河南東北部、江蘇北部、陜西東南部等地降了大到暴雨。截至7月20日8時,安徽、江西、江蘇、內蒙古等12省區,68條河流維持超警戒以上,其中安徽渦河維持超歷史...

        時間:07-20
      • 上半年全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超去年同期

          水利部今天發布,今年以來,各地全力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6月份,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5690億元,同比增長9.9%,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0060.7億元,同比增長...

        時間:07-20
      • 為什么越來越多外國游客喜歡暢游中國?(觀象臺)

          穿過中軸線,拐進小胡同,德國游客在騎行漫游中走進中國首都特有的“毛細血管”;行走在蘇州園林的亭臺樓閣間,波蘭游客在“一步一景”中感受中國古代建筑風韻;登長城,觀滄海,俄羅斯游客在秦皇島感受山海之間...

        時間:07-20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