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8月1日電 (記者 劉大煒 戴夢嵐)連日來,香港各界對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展開廣泛討論。多位香港專家就此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應改變“需要改革是中國內地而不是香港”的舊觀念,以改革思維全面推動香港發展,把香港的“金字招牌”擦亮。
“‘深化改革’之于香港,不僅是政策上的宣示,更起到‘指向標’和‘定心丸’的作用�!比珖䥇f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對記者說,綜觀《決定》全文,關于香港工作的論述著重放在“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部分,這突顯了香港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角色關鍵,香港各界要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這個戰略定位。作為國際化大城市,香港在開放這個基本國策的支持下,在持續“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過程中只會更加受惠。
關于香港,《決定》中提到幾項重點工作: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姚志勝表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顯然是香港傳統優勢。作為金融體制與世界幾個主要金融中心接軌、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不僅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也是對外金融的重要通道和橋頭堡�!爱斎�,這與香港正全面推進的‘八大中心’建設并不沖突�!彼a充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李焯芬特別關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相關內容。他認為,香港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不僅為內地來港深造的學生提供英語教學環境,還可幫助他們開闊視野、與海外同行交流合作;同時,在打造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過程中,香港還能吸納大批國際人才,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體現“東方之珠”魅力。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則關注到,粵港澳大灣區是唯一一個在《決定》中出現了兩次的區域,分別在“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和“優化區域開放布局”的段落中�!斑@體現出國家對大灣區有兩個戰略期望,一個是把大灣區發展成為代表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區域參與國際競爭;另一個則是實現內地和港澳的規則機制對接,把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對此,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也持相同看法。他認為,香港的獨特作用,已不僅是為人熟知的“超級聯系人”角色、高度國際化、優秀的營商環境與普通法地區等,還在于同廣東、澳門的合作中有待彰顯的互補優勢,在于如何充分用好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國”之本和“兩制”之利。
“香港不可能靠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吃老本就能維護繁榮與穩定,更不可能僅靠‘老家底’就做到由治及興�!秉S平說,世界在變,國家在變,作為特區的香港也在變,若想在變化中提升實力與影響,就要敢于主動改革,一件一件事認真抓、認真做,實事求是、累年經月,方能落實、可見成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