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4日電 自然資源部14日召開生態保護修復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副司長李建中答記者問表示,為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自然資源部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全面總結五年試點經驗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政策平臺作用,著力加強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政策供給。
李建中介紹,一是針對農村地區空間布局無序化問題,要求在保持“三區三線”和空間布局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可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對土地開發利用方式進行局部微調、統籌優化。
二是針對農村地區的耕地碎片化問題,統籌實施農用地集中連片整治、質量提升和生態化改造,推動實現布局優化,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與試點時期相比,《意見》根據地方實踐進一步明確了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優化調整的具體要求,增強了地方實施的可操作性。
三是針對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利用低效化問題,統籌實施建設用地整理,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和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兑庖姟芬幎�,可將整治區域內的拆舊地塊作為一個整體,按照增減掛鉤項目相關規定打包審批、統籌實施,產生的指標統籌使用,確有節余的還可納入省級管理平臺在省域范圍內調劑。此外,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的,可結合整治工作將零星、插花的小塊存量集體建設用地整治歸并為大塊宗地,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屬于經營性用途的允許入市。
四是針對生態環境退化問題,統籌實施農村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對已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的耕地、被生態保護紅線圍合的零星破碎、以開天窗形式保留的永久基本農田,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逐步調整到生態保護紅線以外。
李建中指出,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時,《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注重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面臨的實際問題,對于群眾反對意見強烈的堅決不干,不得違背群眾意愿強行推進。
二是堅持規劃先行,統籌謀劃。切實維護“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的嚴肅性,保持“三區三線”總體穩定,只允許進行局部微調、統籌優化,不得打破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總體格局。
三是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遵循“上下結合,以下為主”的原則,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意見,不搞行政命令,不搞政績工程,不搞“一刀切”“齊步走”,防止形成新的地方隱性債務。
四是堅持立足當下,謀劃長遠。從實際出發合理劃分整治單元,妥善安排整治任務和實施時序,成熟一個,實施一個,循序漸進、久久為功,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
《意見》還規定了各項政策的底線要求,明確省負總責、市級監管、縣鄉實施的工作原則,要求建立全過程監管機制,對于實施中出現明顯偏差的要及時叫停并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