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3日電 題:多國議員走進上海人大 沉浸式體驗“開門立法”
作者 謝夢圓 李佳佳
“在上海,一條法條是如何誕生的?”利比里亞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亞伯拉罕·達賴厄斯·狄龍(Abraham Darius Dillon)好奇地問。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靖解釋道:“我們每一部法規都會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聽取市民的意見,遇到一些重大問題,還會舉行聽證會�!�
“上海是怎么處理垃圾分類問題的?”阿根廷執政聯盟“自由前進運動”眾議員卡洛斯·阿列桑德羅(Carlos D’Alessandro)對此類社會治理問題頗感興趣。
陳靖答道:“一開始(要求垃圾分類)老人還不太習慣,我們想了個辦法。因為老人聽小孩的,小孩聽老師的,老師聽校長的,校長聽市長的�!毖粤T,席間傳來陣陣笑聲和掌聲�!笆虚L跟校長說,校長跟老師說,老師跟小孩說,小孩跟老人說,大家小手拉大手,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3日,2024年國際議員友好交流論壇在上海開幕。在此之前,來自五大洲3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名議員(前議員)走進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廳,近距離感受中國的“開門立法”和全過程人民民主。
走進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廳,議員們坐席前放著可選擇“贊成、反對和棄權”的表決器。他們的身后,是上海市政府相關委辦局負責人以及市人大代表的列席位置,兩側包廂分別是媒體記者和市民代表的旁聽坐席。清晰明了的空間布局,令議員們直觀了解相關部門起草法規草案、公開征求市民意見到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地方法規的整個立法過程。
目前,上�,F行有效地方性法規及法律解釋和法律性問題的決定多達260余件,涵蓋經濟、民生、城市治理等方方面面。陳靖說,每屆市人大常委會都會制定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立什么法、怎么立法,過程都會面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建議,一些重大議題,還會舉行聽證會。眼下,上海16個區已建成5700多個人大代表“家、站、點”,確保在人大立法、監督等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能吸納民意、匯聚民智。
首次來中國的利比里亞參議院臨時參議長揚布利·康加·勞倫斯(Nyonblee Karnga-Lawrence)聽得頗為認真,并不時點頭,只見她邊觀看短片邊在便簽上記下“系統嚴密、運轉科學”這樣的心得體會,“我想帶一份《走進人大》材料回去看,這樣可以取長補短”。
來中國之前,澳大利亞前議員協會前主席、前聯邦自由黨議員格蘭特·查普曼就很想了解中國立法機構的運作機制,“我知道這里面有很大的不同,我很想聽聽這個過程是如何工作的”。人大常委會會議廳一行滿足了他的好奇,也讓他對中國的民主安排有了更深的了解,3日他甚至主動和記者談及這一話題。
說到中國的“開門立法”和全過程人民民主,讓葡萄牙議員、社民黨副秘書長里卡多·卡瓦略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一制度將所有事情都組織得很好,一切都很順利”。他說,這是一個需要尊重才能理解的系統。
瑞士前聯邦議員、瑞士《世界周報》雜志總編羅杰·科佩爾坦言,此前曾聽過對中國的批評,也試圖弄清楚中國的民主是如何運作的,“我想說的是,我們歐洲人應該試著理解,我完全相信中國有適合自己的政府和適合自己的民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