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 陳杭)“目前,全球層面上,局部地區環境有所改善。未來,進一步推動全球環境治理,有賴于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14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涂瑞和在2024年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上如是說。
作為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環境服務領域的重要活動,本屆論壇為期2天,以“科技創新引領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為主題,邀請了國內外生態環境領域專家、管理部門和企業代表,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標志著全球環境保護進程起步。涂瑞和表示,世界各國政府、科學家、企業、民間社會持續開展治理污染的舉措,眾多民間人士、公眾、志愿者等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如果不是這五十多年世界各國的持續努力保護環境,當前全球環境狀況將不可想象,污染和生態破壞程度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承受�!�
清潔空氣、氣候治理是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課題,需要全世界攜手應答、并肩作戰。涂瑞和以“曾經受到嚴重損害的臭氧層有望恢復”舉例稱,國際社會經過三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地球上空曾經受到破壞的臭氧層逐漸恢復,預計再過二十到三十年能完全恢復。其中,中國一個國家所淘汰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約占所有發展中國家淘汰總量的50%,中國為保護臭氧層和臭氧層恢復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中國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凈土等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發展更低碳。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希望各方通過論壇共享技術和經驗,共商生態環境保護良策,共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年來,北京大力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實現十年間PM2.5濃度降幅超六成、碳排放強度降幅一半的歷史性成就,大氣污染治理成效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價為“北京奇跡”。
“北京多年來有針對性地采取了減污、降碳、促綠色發展有效行動,環境質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提升”。在肯定北京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的同時,涂瑞和提到,北京細顆粒物年均濃度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導值和歐美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需要持續系統性、精細化、精準化推進空氣質量改善,并在京津冀區域形成聯動。
談到未來工作,北京市副市長談緒祥表示,北京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統領,以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為牽引,加快能源結構的低碳清潔安全轉型和產業結構的綠色智能發展,推進建筑節能綠色發展和供熱低碳綠色轉型。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碳足跡管理,引導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談緒祥指出,北京將提高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鞏固全域森林城市建設成效,著力打造好森林環抱、公園環繞的花園城市,實施京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北京片區建設,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碳匯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