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影像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年體育輝煌

      全民健身筑牢體育強國、健康中國之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和人民身體健康

      ↑2023年10月29日,參賽選手奔跑在長安街上。當日,2023北京馬拉松賽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鳴槍開跑。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2009年8月8日,愛好者們在“鳥巢”前打太極拳。新華社記者 郭勇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民健身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

      2014年全民健身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先后印發

      《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相繼出臺……

      ↑2021年2月16日,市民在南京五臺山體育中心健身館內跑步。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2023年5月14日,市民在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翠湖園公園打乒乓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梁德斌攝)

      今天的中國

      運動收獲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全民健身深深融入大眾生活

      ↑2023年11月1日,在河北省遵化市,長跑愛好者在公園道路晨練。新華社發(劉滿倉攝)

      ↑2023年8月8日,健身愛好者在江蘇省“全民健身日”主題活動南京主會場暨第七屆“寧鎮揚”全民健身大聯動活動中體驗飛盤運動。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無論清晨傍晚、城市鄉村

      神州大地處處可見參與運動健身的人群

      躍動的身影、飽滿的熱情

      構筑了一道道健康中國的美麗風景線

      ↑2024年3月7日,在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五憲鎮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幾位騎友騎行在油菜花海間的綠道上。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2020年7月29日,市民在寧夏銀川市毓秀公園運動場內鍛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2024年7月17日,市民在北京市永定門城樓下跳廣場舞。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太極拳、八段錦、賽龍舟等

      獨具中國特色的體育項目

      成為群眾健身“新寵”

      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

      ↑2023年8月8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雉城街道的和文化廣場,市民在練習太極拳。新華社發(譚云俸攝)

      ↑2020年9月16日,健身愛好者在武夷山齊云峰景區表演健身氣功八段錦。新華社發(陳穎攝)

      ↑2024年6月10日,四里八鄉的龍舟匯聚在廣位于廣州珠江新城的獵德涌參加“龍船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各地因地制宜

      打造遍布城鄉的“15分鐘健身圈”

      有效破解群眾“健身去哪兒”難題

      ↑2023年4月2日,在深圳市龍華區元芬村,居民在增設的籃球場打籃球。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2022年8月28日,江蘇省市民在泰州市東環高架體育公園健身。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北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等

      賽會場館賽后對民眾開放

      一流競技場變身為“百姓健身房”

      ↑2023年8月21日,市民在天河游泳館內游泳。天河游泳館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水球項目的比賽場館。新華社發(黃晉文攝)

      ↑2023年7月1日,人們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里滑冰。國家速滑館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的比賽場館。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數據顯示

      截至2023年底

      我國共有體育場地459.27萬個

      體育場地面積40.71億平方米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9平方米

      提前實現了《“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提出的2.6平方米的目標

      ↑2020年7月29日,市民在寧夏銀川市毓秀公園運動場內鍛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2023年10月12日,在山東省惠民縣姜樓鎮一處“百姓健身屋”,群眾在鍛煉身體。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2009年8月8日

      北京奧運開幕一周年之際

      設立“全民健身日”

      這不僅是一個節日

      更是鼓勵全民參與健身活動

      邁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3年8月8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舉行“全民健身日”晨跑活動,跑步愛好者在比賽中出發。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2024年8月8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2024年全民健身日主題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健身愛好者進行廣場舞表演。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

      掀起全民冰雪運動熱潮

      “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愿景實現

      在冰天雪地里勾勒出一幅幅健康歡樂的活力圖

      ↑2022年11月19日,滑雪愛好者在吉林省萬科松花湖度假區滑雪場滑雪。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2023年1月11日,在陜西太白鰲山滑雪度假區,小朋友在雪場教練的指導下練習滑雪。新華社發(鄒競一攝)

      ↑2022年8月8日,在重慶冰紛萬象滑冰場,孩子們練習花樣滑冰。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近兩年來

      “村BA”“村超”“村排”等

      群眾身邊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火熱出圈

      “現象級”的體育賽事

      展現了村民們對于體育運動的激情

      更為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助力

      ↑2024年2月3日,2024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暨貴州“村超村晚”舉行音樂煙花秀表演(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2023年9月6日晚,在廣西柳州市柳江區穿山鎮男子籃球賽決賽現場,球員在場上拼搶。新華社發(黎寒池攝)

      ↑2024年7月18日,鄂爾多斯草原村排暨沿黃九省區農牧民排球邀請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開幕(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王正攝)

      多部門印發文件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

      ↑2021年9月7日,貴州省石阡縣第二小學學生在樓頂操場開展體育鍛煉。新華社記者 胡星 攝

      ↑2024年5月25日,在陜西省西鄉縣第二中學,學生們在公益足球課上進行分組對抗。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同時,多措并舉為老年人健身鍛煉提供必要幫扶

      為殘疾人充分、平等參與體育運動營造無障礙環境

      全民共建共享的“大群體”格局已初步形成

      ↑2019年3月3日,西藏拉薩業余輪椅籃球隊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2023年10月26日,在杭州市富陽區湖源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使用健身器材鍛煉身體。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數據顯示

      我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已超過5億人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將運動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從“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

      在人們奔跑的腳步中

      從愿景成為現實

      ↑2021年6月16日,市民在長春世界雕塑園友誼廣場上表演百姓健康舞。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2024年6月22日,跑步愛好者們跑過位于北京的故宮神武門。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競技體育走向體育強國之路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

      一代代體育人篳路藍縷、砥礪前行

      把體育的榮耀印在共和國的旗幟上

      讓中國力量成為國際賽場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各項目運動員一步一個腳印

      創下一個又一個歷史

      ↑1956年6月7日,陳鏡開在上海以133公斤的成績打破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成為新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新華社記者 史云 攝

      ↑1981年11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上,中國女排以七戰七捷的成績,首次登上世界冠軍領獎臺。新華社發(黎啟榕攝)

      ↑1984年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為中國贏得第一枚奧運金牌,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新華社記者 官天一 攝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楊揚奪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讓中國體育代表團終于在冬奧會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新華社記者 王巖 攝

      ↑2002年,姚明加盟NBA休斯敦火箭隊,并逐漸成長為NBA頂尖中鋒。這是2003年2月10日出版的美國雜志《體育畫刊》,將姚明的頭像刊登在封面上。這本著名的體育雜志把過去的一年稱為“姚明之年”。新華社記者 呂明響 攝

      ↑2004年8月27日,劉翔在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中奪冠后身披五星紅旗慶祝。他以12秒91的成績奪取金牌,并平了世界紀錄。新華社記者 廖宇杰 攝

      ↑2004雅典奧運會,劉翔以12秒91的成績奪得男子110米欄比賽冠軍,成為中國田徑項目第一個男子奧運冠軍。新華社記者 李岳 攝

      ↑2006年都靈冬奧會,韓曉鵬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上奪冠,這是中國運動員在冬奧會雪上項目中獲得的第一枚金牌。 新華社記者 王長山 攝

      ↑網球運動員李娜在201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2014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奪得女子單打冠軍,成為兩項網球大滿貫賽事的首位亞洲女單冠軍。上圖為2011年6月4日,李娜在法網女單頒獎儀式上親吻冠軍獎杯。新華社記者高靜攝;下圖為2014年1月25日,李娜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女單頒獎儀式上手持冠軍獎杯留影。新華社記者 李俊東 攝

      ↑中國選手潘展樂在巴黎奧運會游泳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后慶祝奪冠及打破世界紀錄(2024年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2024年8月4日,冠軍中國隊選手徐嘉余、覃海洋、孫佳俊、潘展樂(上,從左至右)與亞軍美國隊、季軍法國隊在巴黎奧運會游泳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頒獎儀式上。中國隊打破美國隊對這一項目金牌長達40年的壟斷。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在中國代表團傳統競技體育強項

      乒乓球、跳水等項目上

      一代代冠軍選手接力延續輝煌

      ↑中國乒乓球女隊以奧運女團五連冠強勢摘得新中國夏季奧運會參賽史上第300金!

      ↑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周繼紅拿下女子10米臺冠軍,實現了跳水項目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后,中國跳水再未離開奧運獎牌榜,中國跳水隊在國際賽場逐漸有了“夢之隊”的稱號。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11屆奧運會,中國跳水共獲得55枚金牌,是中國體育獲得奧運金牌數量最多的“領軍”項目。

      今夏,中國奧運健兒

      在巴黎奧運會上勇奪40金27銀24銅

      取得我國參加夏季奧運會境外參賽歷史最好成績

      實現了在網球、游泳、花樣游泳、

      藝術體操、拳擊、自行車等項目上的歷史突破

      這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進步的集中體現

      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就的縮影

      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力量

      ↑2024年8月3日,鄭欽文在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金牌賽中2比0戰勝克羅地亞選手維基奇,獲得中國隊歷史首枚奧運網球單打金牌。新華社記者 賴向東 攝

      ↑2024年8月4日,中國隊選手在巴黎奧運會游泳項目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決賽后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2024年8月8日,常園在巴黎奧運會拳擊項目女子54公斤級決賽后慶祝奪冠。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2024年8月10日,中國隊教練孫丹(左一)在比賽后與奪得巴黎奧運會藝術體操項目集體全能金牌的隊員慶祝。這是中國隊在該項目獲得的首枚奧運金牌。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2024年8月10日,巴黎奧運會花樣游泳冠軍中國隊成員在頒獎儀式后合影。中國花樣游泳隊首次奧運見金,就包攬集體和雙人項目兩金。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2024年8月9日,中國隊球員在巴黎奧運會女子曲棍球金牌賽中討論短角球戰術。中國女曲一路力克強敵,決賽中與世界第一荷蘭隊戰至23米球決勝。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 攝

      ↑2024年8月1日,首次為中國隊拿到沖浪項目奧運門票的楊思琪在巴黎奧運會女子沖浪項目第三輪比賽中。最終,她止步16強。新華社記者 馬平 攝

      ↑2024年7月31日,中國首位自由式小輪車奧運冠軍鄧雅文在巴黎奧運會自由式小輪車女子公園賽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國家強則體育強

      75年風雨兼程

      一代又一代中國體育工作者

      前赴后繼、玉汝于成

      讓五星紅旗在國際體育舞臺上一次次升起

      讓中國躋身世界體育大國、奧運強國之列

      賽事承辦彰顯大國責任

      國家興則體育興

      2015年7月3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

      國際奧委會投票表決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歸屬

      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緩緩打開寫有結果的信封

      輕聲念出“北京”

      會場沸騰了,中國沸騰了

      ↑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 新華社記者 公磊攝

      中華民族的體育夢凝聚著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對于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渴望,照鑒著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

      化作新發展理念的冬奧表達,為辦奧確立了原則、指明了方向

      ↑記者探訪處于建設改造沖刺階段的冬奧會北京賽區的國家速滑館,(2020年7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首鋼滑雪大跳臺造雪工作繼續有條不紊進行,賽道上已堆起積雪,其他各項籌備工作也進入沖刺階段。 這是2021年12月28日拍攝的首鋼滑雪大跳臺。 新華社記者 陶希夷 攝

      ↑2022年2月8日,谷愛凌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臺舉行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在國家越野滑雪中心,運動員在訓練間隙休息(2022年1月27日攝)。 國家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崇禮冬奧核心區古楊樹場館群的東南側山谷。北京冬奧會期間,國家越野滑雪中心承擔越野滑雪和北歐兩項部分比賽。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開幕式上91朵代表團“小雪花”匯聚成一朵“大雪花”

      無數個“我”匯聚成“我們”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與“更團結”相互激蕩

      這場如期舉辦的全球體育盛會

      成為世界文化交流和心靈溝通的珍貴橋梁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正式發布。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最后一棒火炬手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左)和趙嘉文將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開幕式上的“構建一朵雪花”環節。 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入場。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 這是中國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圓滿落幕

      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再次書寫了奧林匹克運動新的傳奇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開場“點亮”環節。 新華社記者 徐子鑒 攝

      ↑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閉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中國代表團成員入場。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從20世紀初的“奧運三問”到新時代的“雙奧之城”

      體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就的生動注腳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新華社記者 徐家軍 攝

      ↑2008年8月8日拍攝的天安門廣場上空燃放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焰火《歷史足跡》上的“腳印”。新華社記者 郝遠征 攝

      ↑2008年8月8日,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寧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

      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

      在民族復興的大道上,我國舉辦的體育盛會成為時代前進步伐的生動注腳

      也是中國向世界兌現的諾言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圖為開幕式現場。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在廣州海心沙島舉行。這是在開幕式上,主火炬熊熊燃燒。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2014年8月14日,河南少林塔溝武術學校學員參加南京青奧會開幕式預演。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2014年8月16日,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中)與各代表團旗手在南京青奧會開幕式上用手機自拍。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來自全世界的青少年運動員在南京青奧村廣場一起聯歡(2014年8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任正來 攝

      ↑2023年6月15日,采火使者展示圣火。當日,杭州亞運會火種采集儀式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2023年9月23日,數字火炬手在開幕式上進行火炬傳遞。當日,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在杭州舉行。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2023年9月23日在浙江杭州拍攝的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推動全球體育事業發展,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亞運會、亞冬會、大運會、青奧會、奧運會、冬奧會

      中國不僅在賽事承辦中彰顯大國責任

      更向外伸出了援建之手,助力更多國家發展體育

      ↑這是位于哥斯達黎加首都圣何塞市中心的中國援建的大型體育館(2011年1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查春明 攝

      ↑2011年8月21日,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郊區,一些孩子在中國援建的體育場前踢球。新華社記者 劉宇 攝

      ↑這是2016年4月10日在加蓬首都利伯維爾拍攝的中加友誼體育場。新華社記者 王猛 攝

      ↑這是2021年4月8日在科摩羅的大科摩羅島拍攝的中國援建的萬人體育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馬浩宇攝)

      新的時代,新的征程,時光標刻了中國邁向體育強國的腳印

      厚重而有力

      世界見證了中國建設體育強國的藍圖

      絢麗而多彩

      • 相關閱讀
      • 服貿“新”發現丨科技賦能守護健康 感受智慧醫療新脈動

        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于9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服貿會上,健康醫療領域的新技術、新趨勢一直備受關注。今年服貿會健康衛生服務專題展聚焦智慧醫療與新質生產力、特色中醫康養等內容。體驗機器人醫生把脈問...

        時間:09-16
      • 綠色服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走進服貿會)

        廢棄塑料餐盒變廢為寶、高價值再生制品琳瑯滿目、“以竹代塑”助力零碳綠色生活……置身2024年服貿會展館,綠色低碳氣息撲面而來。從展覽展示到會議論壇,綠色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層出不窮,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

        時間:09-16
      • 預訂量飆漲170% 韓國中秋假期赴華游熱度持續攀升→

        今年中秋節,相比返鄉過節,不少韓國民眾選擇出境旅游。預計中秋假期期間,機場旅客吞吐量有望創下歷史同期新高。財經頻道特約記者 劉崢:中秋假期第一天,在仁川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的出發大廳,已經迎來大批準備出行...

        時間:09-16
      • 國際銳評丨執意加碼對華關稅 美方里子面子都受損

        “這些關稅使美國公司在國內外競爭更加困難”“將導致全球供應鏈更加混亂和不穩定”……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近日發布關于對華加征關稅最終措施的公告后,美國產業界和經濟學家紛紛表示擔憂。今年5月,美國政府宣布,...

        時間:09-16
      • 通訊|共揚正義之聲,攜手捍衛人權——多個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合力反擊美西方單邊制裁

        新華社日內瓦9月15日電 通訊|共揚正義之聲,攜手捍衛人權——多個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合力反擊美西方單邊制裁新華社記者石松“制裁施加國否認單邊制裁帶來的人道主義影響,而這種影響通常是災難性的�!�13日,在聯合...

        時間:09-16
      • 深化經貿合作“不以山海為遠”

        近日,一批產自非洲馬達加斯加的冷凍羊肉運抵湖南紅星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這是我國首次從非洲進口羊肉產品,標志著非洲肉類產品輸華取得階段性成果。中非分屬兩個大陸,相隔萬里之遙,但是,“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時間:09-16
      • 來自服貿會的外賓聲音:絕佳宣介機遇 促成良好合作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謝詩佳 劉朱鹮):9月12日至16日,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辦。作為促進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合作的重要國際公共產品,本屆服貿會以 “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吸引了85個國家和國...

        時間:09-16
      • 西藏民眾拉薩河畔歡度沐浴節

        9月15日是藏歷七月十二,恰逢中秋假期第一天,西藏的沐浴節也進入尾聲。不少民眾舉家來到拉薩河邊,沐浴、洗衣,享受沐浴節時光。沐浴節藏語稱為“嘎瑪日吉”,據稱已有800多年歷史。初秋時節,藥王星時隔一年再次閃...

        時間:09-16
      • 【行藏西 看阿里】崗莎村:牛背上的“阿里集體經濟第一村”

        中國西藏網訊 崗莎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巴嘎鄉,地處著名旅游景點岡仁波齊腳下。每年4月底到10月,前來轉山的海內外游客絡繹不絕,崗莎村的居民正是在這條朝圣路上走出了一條致富路。圖為崗莎村史館正門 攝影:...

        時間:09-16
      • 新疆阿勒泰 雪后喀納斯 半是秋景半是冬

        金秋時節,新疆喀納斯迎來了一年中色彩最為絢爛的時間。一場大雪過后,景區里一半是秋天的層林盡染,一半是潔白的雪景,逐漸變黃的白樺林搖曳生姿,其中穿插著翠綠的松樹,山間的皚皚白雪作為點綴,在藍天白云映襯下...

        時間:09-16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