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從中國水利部獲悉,25日至26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利用國際研討會暨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聯盟籌備會在江西省贛州市召開。會議由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中國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及日本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共同主辦,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贛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共有來自意大利、日本、泰國、馬來西亞、韓國、印度等國家及國際組織和國內遺產地的140多名代表參會。
水利部農水水電司司長、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主席陳明忠在致辭中指出,自古以來,興修水利、防治水害就是中華民族治國安邦的大計。放眼中國,因水資源和自然環境差異而產生出了類型豐富、數量眾多的灌溉工程,這些工程對支撐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發揮了重要作用。
陳明忠表示,一處灌溉工程歷經幾百上千年得以延續利用至今,往往意味著這一灌溉工程在規劃、工程類型和管理上的可持續性,即使在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中,其功能和效益仍在擴展。留存至今的古代灌溉工程堪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生動地詮釋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特別提出要加強“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將灌溉遺產的保護工作提到了更高的高度。面對古人留下的豐厚水利遺產,我們要挖掘好、保護好和利用好。
會議期間,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主席馬可·阿西里、日本國家灌排委員會秘書長鷲野健二、江西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龔曉明、贛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羅瑞華分別作了開幕致辭。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新任秘書長拉克什·庫馬爾·古普塔、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主席馬可·阿西里和中國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副秘書長高黎輝、江西省水利廳宣發中心主任占任生等分別作主旨報告,分享了印度、意大利和中國在灌溉工程遺產保護與發展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此外,還有12位專家學者就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和我國都江堰、寧夏引黃古灌區等灌溉工程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作技術報告。
阿西里在致辭中指出,歷史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重蹈覆轍。灌溉工程遺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記憶,也承載了古人在治水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所以我們要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學習古人的智慧,總結經驗,為當代水利發展提供借鑒。
古普塔對中國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成功舉辦此次會議表示祝賀,同時對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灌溉工程遺產保護給予高度贊賞。古普塔表示中國在遺產保護立法、博物館建設、遺產價值挖掘、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期望中國能在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利用方面為其他國家提供中國經驗。
同時,還召開了首次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聯盟籌備會,并發布《贛州宣言》。宣言指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堪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生動地詮釋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灌溉工程遺產不僅是工程效益的傳承,也是文化的記憶,因為每一處灌溉工程遺產都是活生生的實證,將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科學與技術精神呈現出來,為當今和未來的人們生動地再現曾經的歷史。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不僅僅屬于某個國家,它們更應該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珍貴財富。因此,我們呼吁發起成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聯盟,定期舉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大會,搭建遺產保護的國際交流平臺,推動遺產國、遺產管理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分享遺產保護利用經驗。首次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大會擬將于2025年99月在吉隆坡召開的第五屆世界灌溉論壇期間舉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