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8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通大學8日發布消息稱,該校自主設計研制的超長多模式中子小角散射譜儀“洛書”近日通過技術驗收,其量程、瞬時量程、譜儀全長等關鍵指標均直指世界第一。
1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宣布,由該校自主設計研制的超長多模式中子小角散射譜儀“洛書”已順利通過技術驗收,其量程、瞬時量程、譜儀全長等關鍵指標均直指世界第一。(上海交通大學供圖)這一高端中子科學儀器將大力推動中子技術在航天航空、核電能源、化學化工、生物醫學、高鐵船舶以及基礎研究領域的應用,助力突破工程技術瓶頸,探索前沿科學。
“洛書”譜儀長度超過46米,成為全球中子小角散射領域的巨無霸。它的超長準直器與探測系統夠覆蓋從微米到亞納米量級的測量范圍,相當于“看清”普通人頭發絲直徑的百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范圍的微觀世界。
“洛書”譜儀還全球首創了三探測器系統,能夠在同一時間探測到納米至微米級結構的變化,對理解物質微觀演化規律、開發新型高性能材料具有重大意義。
在國際上,中子散射技術已在諸多領域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上海交大建設國際頂尖中子科學平臺。該平臺依托中國綿陽研究堆建設了兩臺先進中子科學譜儀,“洛書”就是其中之一。兩款譜儀的命名來自中國傳統文化,象征古人理解世界萬物因果規律的智慧。
中國科學院院士樊春海指出,“洛書”譜儀在設計上充分發揮冷中子特點,兼顧高強度與高分辨功能,能夠對金屬、高分子、生物蛋白、功能材料等的納米結構進行定量無損表征,也是當前國際上少有的可進行超大量程測量的裝置,在探索亞納米到微米尺度的微結構具有優勢,滿足材料、化學、生物、物理等不同科研領域的研究需求,為解析金屬、高分子、生物蛋白、功能材料的復雜結構分析提供有效手段。
校方表示,未來,科學家們將繼續展開全面攻關,打破學科壁壘,推動中子技術在各領域的發展與應用,為解決國家工程難題、探索前沿科學提供技術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