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之后,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再次為產業市場贏來洗牌機會。
盡管原計劃于2013年6、7月份頒布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將再度被推遲,但新國標征求意見稿的內容明顯指明了產業發展的方向。區別于1999年電動自行車國標的要求,新國標不但增加大量技術性條款,同時很多條款的內容都指向強制性要求。
新日電動自行車副總裁胡剛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提供的信息,預計四季度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才會將新標準修訂案上報國務院,按經驗之后2~3個月才有望發布,因此年內通過并頒布實施尚存懸念。”胡剛同時也表示,新國標年前年后發布的可能性各占一半。預計此次出臺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將與電摩國標實現無縫對接。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已經接近1.5億輛的規模,擁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到1000家,2012年國內電動自行車產量達到3050萬輛,加上零部件的售后市場,年產值超過千億元。在新標準實施之后,電動自行車產業將迎來一個大規模兼并重組和淘汰的時代。
新國標強調技術性能
電動自行車新國標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與國人生活密切相關,尤其是在環保問題愈加突出的今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次涉及電動自行車產業發展言論自由的標準討論出現在1999年,當時引起了全民大討論,成為各大媒體的重點話題,因為按照當年最初設計的標準,只有三五家企業能夠達標被留下來。
“本次電動自行車新標準征求意見稿雖然沒有了企業凈資產、固定資產等的硬性要求,但在對很多技術性能的要求增加強制性。”胡剛告訴記者。
以飽受爭議的最高時速問題為例,新國標增加了限速斷電功能,即“電動自行車的電器控制系統應具有車速限速斷電功能,并具有防篡改設計;當車速達到26 公里/小時時,電動機電源停止供電。”
新國標對安全性的技術要求還體現在制動性能方面,征求意見稿規定:制動距離明顯縮短,試驗條件在干態,時速為20公里/小時,使用兩個車閘的制動距離由4米減少到3.8米;試驗條件在濕態,時速為20公里/小時,使用兩個車匣的制動距離由15米減少到12米。
“眾所周知,制動距離的長短在關鍵時刻有著救命的作用,新國標對制動距離要求的縮短顯示了其對安全性的更高要求。”業內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新國標還增加了使用兩個車閘和單用后閘在制動距離上的差別,以適應用戶的不同需求,增加了靈活性。
而在整車重量方面,新國標改變了1999年標準中重量不得大于40公斤的單一標準,根據電動自行車的分類,為整車質量(重量)設定了上限。
除了對最大的時速做出調整之外,新國標對續行里程也做出了調整,要求一次充電后的續行里程應不小于30 公里。而根據1999年標準,一次充電后的續行里程應不小于25公里。這相應提升了電動自行車蓄電池的技術要求。
電動車市場面臨洗牌
上述來自中自協的專家表示,“新國標征求意見稿中共有29條技術要求,涉及53項技術條款,而1999年標準中僅有23項技術要求,涉及34項技術條款,相比增加了6條技術要求、19項技術條款。”
這意味著,在新國標被批準執行以后,現有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需要調整生產,以滿足上述技術性要求。
“截至2012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的銷售只有3505萬輛,和我國14億的人口總量相比,這個量還很小。”胡剛表示。
抓住正在崛起的新的市場需求成為了新日戰略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胡剛告訴記者:“電動自行車智能化是一條必經之路,也是一條技術升級引領產業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