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6月30日晚21時左右,丁玉在微博上看到突然看到一些人在發布消息,稱廣州將于7月1日對汽車進行限購。
丁玉起初不太相信,直到他很快收到一條來自廣本經銷商的緊張通知信息:各位朋友請馬上到廣本XX店購車!凌晨零點后廣州將限制汽車上牌,請抓住最后時間!
上幾周,他曾過去該店看車,但未曾下定決心購買。在確認消息之后,丁玉開始著急了,并火速趕到店內,不到15分鐘,完成了下單購車全過程。此時,離限牌生死關頭僅有2個小時,他如愿買到了一輛飛度,在高興之余也略帶遺憾。他說,飛度是按原價買的,要早幾天買,起碼可以優惠1萬元。
以上丁玉的這一幕,于6月30日晚,上演于本應已“打烊”,而現在仍燈火通明的廣州各個汽車品牌經銷商身上。
最后一分鐘的瘋狂廣州長安福特瀚福4S店,銷售火爆,直到23:59分,仍有大量消費者排隊付款。
這都是源于廣州市政府6月30日晚21時的一條即時新聞:7月1日零時起,廣州對行政區域范圍內中小客車試行增量配額指標管理。試行期為期一年,期間廣州市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7月份全市暫停辦理中小客車的注冊及轉移登記,以作好銜接工作,后續各個月度平均分配增量配額。
目前對如何分配這12萬輛配額,廣州市政府尚未公布執行細節,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廣州限牌模式,很大可能是復制北京方案——以每月搖號中簽的形式獲得。
這意味著,繼北京、貴陽之后,廣州也迅速加入了這一限牌陣營。事實上,早在去年,就曾傳出廣州將要限購的新聞,但未見有實質行動,也未見有政府官員回應。
今年3月份,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曾表示,廣州市目前還沒有出臺限行限購汽車的方案。但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仍覺察到了這一信號,5月,在接受網易汽車專訪時,他說,如果基礎設施跟不上的話,廣州、深圳遲早會限購或限行。
而面對限牌消息,包括廣本、廣豐、廣汽乘用車等多家廠家人士均一致表示“非常突然”,并臨時決定將相關品牌的廣州經銷商的營業延長至凌晨,甚至通宵。
限牌治堵效果能有多大?
即使對于大城市來講,限牌或限行是大勢所趨,但這一次如廣州照搬北京方案,但在配額上顯然比北京縮水很多:2012年北京全年配額為24萬輛,足足比廣州多出一倍。
一位經銷商驚聞廣州年限上牌數為12萬,在接受網易汽車采訪時稱“以后的日子將不好過”,他弄不懂政府設定這12萬的根據是什么?在接受這個事實之余,他也反問網易汽車,廣州憑什么要比北京嚴格那么多?
據網易汽車調查了解,雖然廣州市在2010年的千人保有量已經達到90輛,2011年繼續上升到109輛,但相較于北京目前的千人保有量228輛,還是算少的。出臺如此嚴格的限牌措施,廣州市交委給出的官方說辭是:廣州試行中小客車總量調控措施,對保障城市交通有效運行、改善和保護大氣環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換言之,廣州限牌的初衷跟北京一樣也主要是為了治堵。
廣州市交委稱,今年5月,廣州中心城區主干道一級道路晚高峰平均車速同比下降9.6%,全網晚高峰平均車速已逼近20公里/小時的國際擁堵警戒線,其中平均車速低于20公里/小時的主干道占27%。預計2013年,廣州中心城區晚高峰時段全網平均速度將低于20公里/小時。
那限牌之后,是否真的對交通改善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6月中旬,正值北京治堵新政的“半年考”。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官網發起“交通緩堵民意調查”,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交通擁堵狀況是否有所緩解,二是哪些措施對緩堵最有效。
結果顯示,近八成參與者認為“沒有緩解”,認為“購車搖號”措施對緩解擁堵最有效的參與者僅為7%,是幾個選項中得票最少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