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述專家表示該辦法有針對豪華品牌進口車業務的嫌疑,但中國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高級經理王存卻認為:“現在不能說是針對豪華品牌進口車業務,畢竟《辦法》當中沒有這樣明確的規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豪華品牌受到的影響是最為明顯的。”
沒有懲罰等于“一紙空文”
對于進口車企的異常“冷靜”態度,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羅磊有著自己的看法:“從政策字面上理解,對豪華品牌的進口車業務影響確實很大。但是該政策的出臺在目前來說并不能給豪華品牌帶來多少實質上的影響,《辦法》最后一條稱未能達到預期的企業將會受到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懲罰,但是到底何如懲罰?懲罰的力度如何?現在沒有這樣的法律法規出臺,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超標豪華品牌并沒有被處罰的現實危險。”
據記者了解,在去年我國實行第二階段燃油限制排放標準時,許多進口車型并不符合排放,但由于沒有相應的獎懲機制,進口車市場同樣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和美國、日本等國家出臺的汽車燃油排放“CAFE”法相比,中國的燃油消耗平均值顯得有些“疲軟”。
另外,對于《辦法》中提出的“單獨注冊進口汽車經銷企業”的核算標準,行業人士也認為,車企因此也會“隨機應變”的將單獨銷售公司并入車企總部。“雖然同屬于大眾集團,但與賓利品牌不同的是,蘭博基尼并沒有在國內單獨注冊,也就是說并非政策當中所指的獨立注冊進口汽車銷售企業,我們的平均油耗會掛靠在大眾集團旗下。”蘭博基尼銷售部相關人員向汽車商報記者表示。
路虎中國銷售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歐洲限制車企平均油耗的做法已經在車企的反對中被迫妥協,同歐洲相比,車企是否會改變,還要看下一步《辦法》的獎懲細則如何出臺。
記者從工信部官方網站得知,4月15日,上述政府機關將召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宣貫會,會議主要明確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工作要求。崔東樹希望,相關部門可以盡快完善獎懲機制,否則這一看似有力的油耗限排方案可能輪為“一紙空文”。(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