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企業風采 > 關注動態 > 外界動態

      華融擬赴港上市募資30億美元 不良資產處置成賣點

      華融擬赴港上市募資30億美元 不良資產處置成賣點

          7月3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布初步招股書,擬在H股首次公開募股籌集20億—30億美元。華融將成為繼中國信達之后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壞賬銀行”。此前中國信達已于2013年底在香港上市募集資金約25億美元。

          華融在A股和H股均遭重挫的非常時期遞交上市申請,9月上市時的前途未卜。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經濟仍處于下行周期,銀行業的不良資產不斷上升,壞賬越多,“壞賬銀行”越有用武之地。而主打處置不良資產的華融因“賣點”獨特,在港受投資者熱捧程度或不遜于信達。

          【事件】華融預計9月在港上市

          “華融資產2015年肯定上市”,6月28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融資產)董事長賴小民在中國銀行業協會會議上說。他透露,計劃今年9月推動中國華融在香港上市。

          昨日,記者從華融知情人士處獲悉,華融已于近期向港交所提交了H股上市申請A1表。一旦通過上市委員會聆訊,便可展開路演,預計今年9月在香港上市。

          初步招股書顯示,中金香港證券、花旗、高盛、匯豐及工銀國際為華融此次IPO的聯席保薦人。此次融資所得將用于充實資本,進一步強化不良資產經營能力,完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并發展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

          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為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成立了信達、華融、東方、長城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承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剝離出的巨額不良資產。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受命接手當時中國最大銀行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2012年9月完成股份改制,2014年在原有股東財政部、中國人壽基礎上,成功引進美國華平集團、中信證券國際、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中金、中糧集團、復星國際,以及高盛集團的戰略投資。

          華融資產按照改制、引入戰略投資、上市三部曲進行,目前處在集中力量推上市的階段。對于上市的具體安排,昨日,記者致電華融資產相關負責人,不過其以“進入緘默期”為由,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背景】首家上市“壞賬銀行”信達受追捧

          華融此次擬H股上市,難免會讓人將其與首家上市的“壞賬銀行”信達相比。

          2013年底的香港股市發生了一件奇事,“好賬銀行”受冷遇,“壞賬銀行”受追捧。同為12月上市的中國信達和光大銀行上市表現冰火兩重天。

          作為2013年香港第一大IPO的光大銀行H股發行,共募集資金32億美元,但上市首日股價竟跌破發行價。而作為香港第二大IPO的中國信達H股發行,首日暴漲25.7%,共募集資金25億美元,零售部分股票超額認購達160倍。

          為何“壞賬銀行”受到追捧,而“好賬銀行”卻遭到冷遇呢?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與當時的經濟形勢下行有關。在經濟下行之際,“好銀賬行”的業務增長空間有限,而壞賬卻在上升,作為處置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壞賬銀行”則有獨特的優勢。加上,香港及國際投資者有自己的估值體系和價值判斷,彼時正處于看空中國銀行業時期,因此,2013年底同期上市的光大銀行、中國信達便冰火兩重天。

          知情人士透露,“壞賬銀行”的發家業務模式很簡單,就是以較低成本拿到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再以高價賣出,賺取差價。而早期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有政策優勢,以極低的成本獲得不良資產,有的房地產、基建等不良資產后來成為優質資產,獲利頗豐,有的甚至驚人。

          資料顯示,2014年信達只有不到一半的業務收入來自壞賬重組業務,但是,該業務卻貢獻了近2/3以上的利潤。華融初步招股書則顯示,截至2014年底,不良資產經營收入占總收入的56.1%,稅前利潤為93.4億元,占稅前利潤總額的55.7%。

          分析稱,憑借近乎壟斷的政策優勢,通過低買高賣的簡單手法,成就了不良資產處置的好生意。

          與信達成為首家上市的“壞賬銀行”相比,同為“壞賬銀行”的華融賣點之一便是中國最大的“壞賬銀行”。

          華融在招股書中指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改革力度加大等因素都為不良資產市場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銀監會統計,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余額從2011年底的1.05萬億元上升至2014年底的1.43萬億元,商業銀行持有的不良貸款余額從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持續15個季度上升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的9825億元,貸款總量的持續增長和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剝離和去杠桿化需求“常態化”等,都還會繼續推動來自銀行業的不良貸款供給。

          賴小民曾對媒體表示,由于實體經濟出現困難,銀行業的不良雙升,這給資產管理公司帶來了業務機會,“我們是做不良資產起家的,所以在做不良資產主業方面有很多經驗和技術�!�

          不過,他也提到,這一階段的不良資產增加跟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過去是行政手段劃分給你的。而現在完全靠市場、靠定價機制、靠專業人才去取勝�!案偁幐用黠@,更加白熱化�!�

          【預期】華融上市熱度能否趕上信達?

          與2013年高端定價、超額認購的信達相比,此刻遞交上市申請的華融,面臨前途未卜的市場環境。

          H股近期上市的新股接連跌破發行價,國聯證券上市首日較招股價大跌31%,7月7日再跌11.62%;7月7日掛牌交易的和美醫療和魯證期貨,上市首日較招股價分別下跌9.8%和24.6%。

          郭田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近期上市的公司確實趕上了比較差的時候,但是現在很難判斷華融9月上市的行情表現,不能因這幾天的表現就否定未來的行情。

          郭田勇稱,H股投資者比較理性,有自己的估值體系,因此,兩家“壞賬銀行”的表現應該“差不多”。畢竟兩家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差不多,除了處置不良資產之外,也都是綜合化的金融機構。

          昨日,一位曾參與2013年信達資產上市認購的投行人士表示,相比信達上市之初受到的熱捧,華融資產此時上市有兩個劣勢:首先,信達資產成為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上市第一股,華融第二家上市的影響力會被削弱;其次,信達的盈利能力始終是行業第一,華融次之,也會造成華融的熱度略遜于信達。

          不過該人士稱,由于資產管理公司不同于一般的銀行、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處理銀行不良資產的“壞賬銀行”被看作是對沖債務風險的完美工具。在經濟下行周期內,銀行等金融機構壞賬增加,預計華融資產H股上市時受到的熱捧程度或與信達差別不大。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金彧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