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溫州8月25日(記者 李婷婷 實習生 陳潔)這個8月,對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村民來說,嶄新的生活藍圖正徐徐展開。在日前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代表全票通過一項決議:讓古村落的原住民悉數搬遷至即將興建的安置區,嶼北古村落的產權則全部歸村集體所有。當地將以村集體名義,同開發商合作,改造古村落,增加集體收入。
“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在四周群山如蓮花瓣的簇擁中,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宛若鑲嵌于群山碧翠間的明珠,在千年流光中璀璨不滅。而自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最美古村落”等殊榮以來,永嘉縣、巖坦鎮和嶼北村的干部群眾一直孜孜尋求保護古村落與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雙贏模式,三年后,他們的付出終于在這片土地上如花盛開。
古村落陷“人走屋塌”尷尬
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始建于唐,興于宋,至今保留45座較完整的四合院古式建筑,其中省保單位11座。飽經風霜繞村壁立的古寨墻,靜默流淌千年的護寨河,獨具地方特色的木質瓦房……漫步在這里,都市的塵囂被隔離,時光仿佛都在這兒放慢了腳步,然而如此世外桃源,卻留不住村里人往外的腳步。

“老房子雖然外面看著古樸,但是里面狹小、破舊,不能裝馬桶和空調�!弊哌M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副書記汪玉良一家三口居住的30平米的祖屋內,他無奈地搖頭表示,很多人都受不了這樣的居住環境,在外面不愿意回來。
記者了解到,自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被列為浙江省文保單位后,房屋審批已暫停十余年,這20年來,村里幾乎沒添過一磚一瓦。部分老屋出現坍塌,村民改善住房的愿望非常強烈。
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為保護發展古村落,2013年到2015年,中央連續3年發文,分階段提出要制定古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浙江也為全力守護可觸摸“鄉愁”行動著。
2003年,浙江省在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建設時,就已展開對特色文化村落的保護開發工作;2012年,該省出臺了《關于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若干意見》,并自次年起,每年啟動260個村的保護利用,對省級重點村給予每村500-700萬元補助和15畝建設用地指標支持。

開啟古村落保護新模式
對于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來說,轉機出現在2013年。當時,永嘉縣領導班子在麗江考察,看到滿城的古色古香和游客交織在一起,不禁想到——永嘉有山有水有古村,自然資質不比麗江差,別人能做的,永嘉為什么不能?
于是,巖坦鎮嶼北村成了永嘉古村落整村開發的試點。同年,永嘉縣政府與上海世貿控股集團達成嶼北古村項目整體開發協議,嘗試古村居民整體置換到新區、對古村進行整體保護開發的模式。
今年3月,嶼北古村項目邁出了具有里程碑式的一步:永嘉縣完成了嶼北古村外100畝土地用地功能的調整,明確了用地指標。
“要知道,整個永嘉縣一年的用地指標僅200多畝�?h里對村里的重視,讓村民們歡欣鼓舞!”汪玉良興奮地說。
自村民代表大會召開后,領導班子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老房面積的勘查、丈量和評估工作中。按照此次置換,村民們可以按一比一的面積置換到新村中;人均面積不足20平方米的家庭,可按照人均20平方米進行增補配置。
“我們要搬的不是普通安置房,也將是一座古村呢!”汪玉良拿出新村的初步設計圖紙,圖紙上,建筑風格沿襲楠溪江古民居特色,舊木色的門欄窗臺鑲嵌在山水中,一派詩情畫意的景象。

永嘉縣巖坦鎮委書記徐翔介紹,此次新村的設計規劃請來了國內一流的古民居設計團隊主持操刀,僅設計費用就達500余萬元。
而隨著項目的順利推進,徐翔不禁感嘆道:“這輩子,只要完成嶼北這個項目,再怎么累,也值了!”這個8月,夜里不是在鎮里和大家一起“磨”方案,就是和開發商討論進度,徐翔幾乎沒睡幾天好覺。
“雖然身體累,但特別有成就感,嶼北是我的人生夢想,我們做的,是在復活古村落!”在徐翔看來,古村落的整體保護利用是條新路,幾乎無人走過,而嶼北模式的成功經驗,對于擁有60多個古村落的永嘉來說,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在靜默盛開千年以后,永嘉縣巖坦鎮嶼北村這份古樸雅致的美在后人的悉心保護之下將永不褪色,世代流傳,而在她的身旁,一座嶄新別致的民居村落正拔地而起,在未來,一“老”一“少”交相輝映,將開出這片土地上最美的“并蒂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