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生活與法 > 法制時事

      鄭州房妹事件顯示家族式貪腐 7名家屬遭舉報

      2013-01-18 11:09:28 來源:

        他表示,舉報“房妹”只是一個突破口,“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翟家都參與其中,翟振峰才是主角。”

        “一窩蛀蟲”胃口更大,查處更難

        “圍觀‘房妹’案讓人覺得,中國還處在關系社會。每個人都恨腐敗,但又享受‘關系’帶來的好處。我們信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以才會有那么多‘全家腐’。”在新浪微博上,有網民這樣評論。

        在專家眼中,“全家腐”的危害性更大,也更加隱蔽難查。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邵道生的定義,家族式腐敗,指的是身居要職的官員,其家族的全部或大部分成員依仗權勢侵吞國家、社會財富的行為。

        “就是所謂的‘好處均沾’。”任建明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腐敗的動機一般是攫取財富,而此類官員不僅為自己,也為其家庭攫取不義之財。另一方面,行賄者可能‘繞過’官員本人,而向他身邊的人施展‘公關’,久而久之,家庭成員自然卷入到腐敗當中。”

        記者梳理近年來的反腐成果后發現,腐敗場上“全家齊上陣”的現象,并非“房妹”案所獨有。

        比如,河北省委原書記程維高曾縱容兒子程慕陽非法經商;江西省檢察院原檢察長丁鑫發曾利用職權為兒子開辦的公司牟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曾縱容妻兒借“顧問費”、“分紅”等名義,收取某制藥公司財物292萬元;河南省某集團公司原總經理秦某因貪腐被判死緩,其妻、兒、女婿等9人,也先后因涉嫌貪污、受賄、窩贓等罪行,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

        2011年6月,有北京檢察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根據《檢察日報》官方網站正義網公布的貪官檔案數據,親屬共同受賄的比例已達到81%。

        “官員以為這是在給家人‘謀好處’,實際是害了家人。因為家族式腐敗屬于群體犯案,只是成員限于家庭內部而已。”中央黨校教授、著名反腐專家林喆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任建明提示,“一窩蛀蟲”的貪腐“胃口”往往更大。

        “試想,如果沒有家人‘協助’,翟振峰一人肯定不敢登記31套房。”他說,家族式腐敗的一大“功效”,就是分散風險,同時,也令個別官員貪腐的膽子越來越大。“以社會關系為中心的貪腐網,衍生出去就呈輻射狀,有擴散效應。”成都理工大學廉政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肖云忠教授也表示,在貪腐規模上和金額上,“一窩蛀蟲”多超過“一只蛀蟲”。

        隱蔽難查,似乎也在令反家族式貪腐陷入迷局。

        據人民網2010年11月報道,有專家根據牟利方式,把家族式腐敗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高官丈夫前臺扮黑臉,妻子兒女幕后收黑錢”。第二類是利用權力給妻兒或其他家族成員開公司、接項目提供各種便利,家族成員從中漁利。第三類是官員在位時施惠于商人或下級,希望“照顧”子女,間接撈錢;甚至等自己不掌握權力時,再“回收”利益。

        前文提到的檢察官也在同一訪談中披露,據統計,有60%的賄賂是以“紅包”、感謝費、過節費等名目出現的。

        “這都說明,家族貪腐的隱蔽性越來越強。個別官員已不滿足簡單的權錢交易,而是要對權力進行深層次挖潛,形成權力產業鏈,提高權力的附加值。”人民網的上述報道稱。

        報道同時披露,反貪機關認為偵破“家族式腐敗”的難度更大。“辦案人員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在利益和親情的捆綁下,犯罪分子容易結成緊密的共同體,訂立攻守同盟,采取偽證、串供、轉移贓款贓物等行為,給偵查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編輯:牛雪竹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