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感冒了 答:去大醫院看
問:我發燒了 答:沒藥
類似回答還有:不能做血常規、做皮試的醫生沒上班、沒退燒藥……
大醫院晚上人滿為患,社區醫院卻門庭冷清。昨天本報N3版報道出來后,不少讀者打來熱線,說不是不愿去社區醫院看病,而是社區醫生把他們往大醫院推。
本報記者昨晚暗訪后發現,這種現象在一些社區醫院確實存在。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基本藥物制度實行以來,客觀上社區醫院醫生能開的藥少了,一些醫生用慣的藥不能開,對診治的把握有所下降。
其次,近年來醫患關系緊張,一些醫生不大愿意承擔風險,特別當病人是老人、小孩時。
最后,與基本藥物制度匹配的績效工資制度,雖然提倡多勞多得,可實際操作中沒有拉開差距,一些社區醫生沒有積極性。
寧波市衛生局表示,他們已注意到這種現象,正向上級部門建議,對現行績效工資制度進行調整,充分調動社區醫生的積極性。
讀者來電:我們并不想去大醫院扎堆
社區醫院醫生把我們往大醫院推
昨天上午,家住海曙區的厲先生致電本報熱線,說前兩天,他吃完晚飯后感覺有些發燒。妻子說,離家不遠的社區醫院這兩天晚上也開門診了,發燒反正不是大病,就去社區醫院看看好了。
晚上8點許,厲先生來到社區醫院。醫生一聽他的癥狀,馬上說,最好做個血常規吧,晚上醫院不能做,建議他去市一醫院。
厲先生說,這天晚上,市一醫院急診大廳里全是人,他等了個把小時才看上醫生,等打完點滴已經是深夜11點多了。
厲先生的電話掛斷不久后,慈城的趙先生也打來電話說:“是醫生把我們推到市區來的。”原來,上周,趙先生在當地社區醫院連續打了幾天點滴,看到不少發燒病人來醫院就診,醫生們說,沒有退燒針,建議他去市區就診。
記者暗訪:沒退燒藥、不能做血常規、做皮試的醫生沒上班
醫生的回答有很多種,結論只有一個:去大醫院吧
昨晚6點40,福明社區醫院
進了醫院,沒看到病人,一個女醫生和一個護士在聊天。女醫生看起來比較年輕。
記者說頭暈、咳嗽,懷疑自己感冒發燒。
醫生給量了體溫,體溫正常。
記者咳嗽兩下,說:“下午我一直在咳嗽,還流鼻涕,是不是感冒了?”
醫生馬上回答:“要不你去第六醫院看看,做個血常規,掛幾瓶鹽水。”
記者:“這里不能看嗎?”
醫生搖頭:“檢驗科沒上班,不能做血常規。”
昨晚7點出頭,東柳社區醫院
醫生辦公室病人不少,一個女醫生在看病。
一個中年男人手拿藥盒,問醫生有配嗎?醫生瞄了一眼回答說:“沒有,要去大醫院。”中年男子一聽,轉身退了掛號費,急匆匆走出醫院大門。
接著,進來一名六七歲的小男孩,發燒。一量完體溫,醫生說:“去大醫院。”
大概晚上7點40,明樓街道社區醫院
兩個病人在打點滴,門診室還有一個病人。一個中年男醫生坐診。
記者提出,有點感冒發燒,想打點滴。
男醫生回答:醫院沒藥。
記者:“為什么連打點滴的藥都沒有?”
醫生解釋說,打點滴要用青霉素、頭皰類抗生素,這些藥使用前要做皮試,但做皮試醫生沒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