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發展新成就巡禮之五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康養之都萬象更新
本報記者 劉 媛
春到商洛,柳樹抽芽,紅梅綻放,青山綠水環繞,藍天白云常駐,處處生機盎然。
中心城區里,公園綠地花團錦簇,條條道路四通八達,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美麗鄉村中,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人居環境大幅提升,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五年,在浩浩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但對于商洛,這座秦嶺南麓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卻是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的五年,是空間結構功能逐步優化的五年,更是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的五年。一個個優質項目、一組組翔實數據、一項項惠民政策,擘畫了我市建設美麗宜居城鄉環境的新畫卷。
高品質完善城市功能
基礎設施為城市發展提供著承載動力,城市功能的完善更好地促進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五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生態、宜居、康養發展思路和奮斗目標,始終把加快城鄉建設作為重點“民生工程”,在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上,大手筆謀劃、突破性建設,城市更新不斷向精細化邁進。
“這幾年,家門口的變化真是大,裸露的荒草地變成了康莊大道,出門就是景色優美的公園,種類齊全的健身器材,鍛煉累了隨處都有供人休息的座椅長廊,退休生活一點也不枯燥了。”3月15日傍晚,在市區濱江銀杏公園鍛煉身體的李大爺感慨道。
我市在中心城區開展“十萬苗木扮鶴城”“十萬花卉香滿城”專項行動,社會公眾對城市園林綠化滿意率從2018年的89.6%增長到2021年的97.18%;對城區889個配電箱實施了彩繪美化,將昔日“臟亂差”的2.12公里丹南河堤路變身休閑步道,立交橋下垃圾場蝶變“幸福廣場”,不斷刷新城市顏值。
商州——丹鳳、洛南、山陽和丹鳳——商南4條天然氣長輸管線全線貫通,累計建成長輸管線415.7公里、城鎮中壓管網407.86公里,天然氣用氣戶數由5.6萬戶增加到10.1萬戶,完成4座儲氣調峰設施建設,新增儲氣能力179.4萬立方米。中心城區、洛南縣、山陽縣、柞水縣實現市政集中供暖,新敷設供熱管網121公里,新增供暖面積507.2萬平方米,讓大家度過暖意融融的寒冬。
中心城市成功創建為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商洛中學、商州區中學、商洛市小學3座人行天橋建成投用,引進2000輛共享電動單車入城,中心城區新建成公廁108座,一批地下綜合管廊、休閑廣場、智慧停車場建成,蓮湖公園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同時還建成“口袋公園”29座。
如今,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城在園中,人在畫中,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高起點規劃改造提升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脈絡,它不僅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發展速度,更與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五年來,我市提升改造北新街、工農路、新洛路等中心城市28條主干道、四大門戶區,建成體育運動中心等市政項目48個,主城區框架拉大至71.3平方公里。
雙向六車道的工農路,完善了中心城區骨架路網結構,文衛路北段提升改造,有效解決了中心城市道路“內不成網、外不成環”的落后格局,大幅提升了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為市民出行帶來快捷便利。
我市還新建成環城北路7公里櫻花及紫薇大道、龜山大道和商鞅大道月季大道,完成江濱大道、環城北路等30條道路綠化提升,打造出“一城錦繡多路花帶、多處點綴芬芳吐艷”的亮麗街景。對城市邊角地、空閑地、待建地、廢棄地等犄角旮旯逐步實施了“微改造”,宜路則路、宜園則園、宜林則林,邁小步不停步一年一大步,建成了一大批街頭小游園、小廣場,城市多個“臟亂差”區域蝶變成網紅“打卡地”、煥發出了新活力,打造了有溫度、有顏值、有內涵的城市公共空間。
老舊小區改造是加快城市建設、優化城市人居環境的民生工程。2019年以來,我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統籌謀劃、分區分類指導,在全省率先編制出《商洛市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指引》,改造老舊小區194個,惠及居民住戶1萬多戶,樓棟數400多棟,建筑面積99萬多平方米,其中商洛學院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被住建部確定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全國一百個聯系點之一。還完成棚戶改造項目97個,極大地改善了困難家庭住房條件。
高標準推進城鄉共建
站在“中國美麗鄉村”山陽縣法官鎮法官廟村觀景平臺上,放眼望去,片片梯田、層層茶園、蜿蜒小河、連片徽派建筑一起構成了一幅現實版的“秦嶺原鄉詩畫田園”圖。
“老林頭,朱家灣,除了石頭就是山。”這首流傳在朱家灣村的打油詩見證了這里貧困而窘迫的過去。如今,朱家灣村村委會外墻上刻著的“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幾個醒目大字,徹底刷新了朱家灣村的歷史,昔日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搖身一變成為了山清水秀、生態宜居、村美人富、競相發展的宜居新家園。
五年來,我市以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為載體,堅持生態相融、人文相伴,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構建形成以國土空間規劃為統領、專項規劃為支撐、詳細規劃為基礎,協調統一、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科學合理配置國土空間資源,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全面完成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任務。高標準做好村莊分類,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城鎮化率預計提高至49.12%。
全市城鎮化建設投資規模不斷增強,投融資環境不斷改善,各地積極創新投融資體制和模式,為公共建設和城市開發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品位不斷提高,實現了城鄉面貌的巨大變化。五年來,全市共完成城鎮建設投資577.024億元。依據“保護修復老區、打造特色新區、完善配套設施、帶動旅游產業”的建設思路,推進棣花鎮、漫川關鎮、云蓋寺鎮、鳳凰鎮四個省級文化旅游名鎮以及省級重點示范鎮竹林關鎮建設。商南獲評“中國最美縣域”,丹鳳等3個縣被評為全省縣城建設先進縣。突出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創建全國重點鎮12個、最美休閑鄉村6個和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48個,省級以上農村“四好”公路示范縣4個。
市委四屆十二次全會就建設城鎮鄉村在功能定位、品質內涵、特色風貌、文化傳承作了全面安排部署。隨著“一都四區”的全力打造,我市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系統思維、整體觀念,以“兩拆一提升”三年行動和秦嶺山水鄉村建設為抓手,實現城市功能、品質、形象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助推2.0版本現代化城市建設,讓“秦嶺最美是商洛”的品牌更加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