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海外藝術博覽會或畫廊購買了作品,尋求妥善的運輸方式隨即會成為買家面臨的首要問題。同樣對于涉及到海外藝術家作品的展覽,在當下尚不相對充裕的預算下處理運輸問題也往往成為影響最終呈現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據統計2011年內中國境內策劃了共計124個涉及海外作品的展覽,2012年數量繼續上升。在其中相當比例的展覽中,由于策展人和展覽組織者對展品運輸環節并非全然了解,因而在此方面的控制力相對弱一些。同樣民間在外海的購藏行為在過去的幾年中,也經常聽到因不熟悉規則而“交學費”的新聞。
由于運輸過程中藝術作品的市場價值和對包裝、溫度、濕度、穩定性等因素有嚴格的要求,專業的藝術品運輸與普通貨運相比顯得非常昂貴,再算上關稅、增值稅、保險等元素,這些附加成本有可能會占到作品售價的30%以上。因此您在海外購買藝術作品時,需要在售價基礎上有所心理準備。如果沒有提前意識到而超越價格預期,對于新手買家而言往往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關稅和增值稅是國家依法收取所以無法規避,但買家對于運輸和保險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于是盡量從節約成本的角度出發一味壓縮。
殊不知在這會提升更大價值流失的風險。在藝術作品的損壞案例分析上,運輸過程中發生的損壞概率遠大于隨后的發生在展覽過程或收藏空間內。非專業的運輸公司在細節上的疏忽和經驗不足或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比如老油畫作品在運輸前需要進行清蟲處理;運輸過程中的周轉導致的包裝箱內溫差;同樣是金屬材質的雕塑但因為年代不同而導致的脆弱程度不同等。而選擇運輸公司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行會性質的機構發布的專業認證作為參考,比如國際珍品運輸協會(ARTIM)、國際展覽與美術品運輸商聯合會(ICEFAT)、美國博物館協會(AAM)等資質。同時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量考慮空運。因為除去時間周期短的明顯優勢外,還可以回避掉陸運周轉站多,安保隱患上升;海運會接觸到含鹽空氣,巨浪導致對貨柜的巨大壓力等因素。
在和專業運輸公司合作的基礎上,為最大降低運輸過程中的風險就是要購買藝術品運輸保險。近年來很多保險公司開始了用于商業目的的藝術品保險,私人買家得以享受到原先只針對博物館系統的專業服務。這些保險公司的條款大多相仿,涉及保費的因素分別為:作品價值、運輸公司資質、作品易碎程度、經停行程等。作品價值的估量又可分為作品成本價、作品售價、合約價格等不同的選擇。當然除了主動提供價值,也可委托保險公司對作品進行估價。此時需要留意保險公司提供的價值除去專家意見外,會參考藝術品市場網站如Artnet、ArtPrice發布的統計結果。因為這些統計數據大多來自拍賣市場,所以往往會高于作品在一級市場的平均價位,所以導致保費上升。
除去這些影響作品成本的因素外,不同的購買地點也會帶來不同影響。比如在藝術品領域,香港依然是購物天堂,享受零關稅的待遇。所以很多藏家選擇在香港修建倉庫,從而規避掉關稅成本。同時,如果你購買的藝術品需要經過中東或者南海領域,還需要考慮購買戰爭險和恐怖主義險等附加險。最后如果你選購作品的地區碰巧沒有與中國簽訂過優惠貿易協定,藝術品的進口關稅則會從總共價值的6%上升幾倍。(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