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克南6月19日發表2014年結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之后,6月20日黃金價格再次暴跌6.24%,跌破1300美元,這是繼今年4月15日之后的第二個暴跌交易日。未來黃金價格如何?實物黃金是否值得投資,尤其是我國的中央銀行,是否應該購買黃金?這是很多人關注的話題
■陳炳才
認識黃金的特點
1.不能形成壟斷價格。一些資源在一定時期內可以形成壟斷價格,比如鐵礦石。但黃金礦產資源,目前不具有壟斷性。因此,黃金市場不能形成壟斷價格,而只具有投機價格,最多是投機性或資金壟斷性價格。
2.供給具有累積性,沒有周期更新。除工業用黃金外,歷史沉淀的黃金都可以是未來市場的供給,它不是一次性消費品,也不是一次性使用品,可以積累、儲藏和收藏,目前,全球的黃金累計量達到16萬噸。由于累積性,當黃金價格高漲、需求擴張時,存量黃金都可能出售。
3.消費彈性大。屬于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其購買可以多,也可以少,可以有,也可以無。奢侈品的特點是在收入下降和經濟危機時期,需求下降,價格下降,類似珠寶和鉆石。奢侈品是經濟富裕階段的大眾和普及消費品,當經濟進入景氣周期,貨幣供應量和需求量增加會導致黃金價格大幅度上漲。2003-2011年,中國經濟符合這個特征。
4.不具有貨幣屬性,但具有商品屬性。類似鉆石、珠寶、字畫、古董等皆具有儲藏或收藏價值。黃金被剔除出貨幣行列之后,就不具有貨幣屬性,只具有商品屬性,而且,是比較特殊的商品,它可以作為工藝品、紀念品,乃至作為投資和投機品。由于黃金的商品特性,黃金價格與其他金融資產投資存在反向運動關系,在各種資產價格下跌的時候,黃金價格可能上漲。但這要看類似的商品價格趨向如何,看眾人是否有投資黃金的預期和意愿。
5.持有黃金的比較成本高。黃金不是生息或付息資本,持有黃金意味著放棄資金的利息、利潤、分紅等投資回報。購買的投資性黃金產品出售時,比賣出價格至少要低2%左右。作為機構、國家儲藏黃金,如果是存放在境外如美國、英國的央行,不僅沒有利息,而且需要支付保管費用。
6.黃金價格與通貨膨脹有一定的關聯性。雖然黃金不再是貨幣,但作為商品,長時期內,隨著貨幣供應量和各種物價的上漲,黃金也會跟隨工資、開采成本和稅收成本的變化而增加,尤其是隨著貨幣供應量增加導致的通貨膨脹,其物價也會上漲,但其價格上漲是否超過物價上漲或與物價上漲接近,要根據時間和情況而確定。通常,普通人會把儲藏黃金作為規避通貨膨脹的手段,而且,其確實也可以具有這方面的效用。
7.黃金易于保存和遺傳。黃金不同于字畫、家具、瓷器等容易損壞的收藏品,它不怕火燒,不怕水淹,也不會爛掉,可以代代相傳,其保管條件要求不高,成本比較低,其他收藏品不具備這些條件。從這個意義來說,黃金收藏品的保管成本低。
影響黃金價格的基本要素
1.黃金的供求和生產成本
這是影響和決定黃金價格及其波動的最基本因素。如2000-2002年,黃金的全部成本在240美元/盎司以下,而零售價格只有270~280美元,極不相稱。商品的零售合理價格至少應該在全部成本的60%-100%以上(因為還有運輸、零售、稅收、中間環節以及利潤等成本)。從這個意義來說,2003年以后黃金價格的上漲具有合理因素。而2010-2012年的黃金生產成本為每盎司800-1300美元(各公司成本不同,也可能存在成本虛高問題)。
2.資金供求狀況和投機偏好
商品的價格不僅取決于產品自身的供求,還取決于影響商品價格的貨幣供求,貨幣供應越多,如果趨向的商品比較集中,商品價格可能遠遠偏離供求價格。由于黃金并非是生產和生活必需用品,其彈性比較大,因此,正常時期的價格上漲不會體現到黃金上,往往會在一個比較長的周期上體現出來,即所謂的價格停步不前,到了一定時期補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