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毛澤東誕辰116周年。山陽縣黨史部門工作人員在整理出版《中共山陽歷史》時,發現1946年7月中原突圍部隊到達山陽時,時任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捎給時任陜南游擊隊第三大隊第二中隊長譚道鵬的信中,夾著一張毛澤東主席的照片。照片背面寫著:“《永遠的紀念》一九四六年六月,新四軍來時,李先念師長在山陽派人給我送信時,信封內送來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照片,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毛主席的照片”。這是一張毛澤東主席早年的照片,英俊的眉宇間透露出堅定的意志和信念。
一段歷史的回憶
經黨史部門考證,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全國人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渴望著中華民族從此走上和平、民主、幸福的道路,翹首等待著新生活的到來,但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無視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和唆使下,積極調兵遣將,加緊內戰部署。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準備,蔣介石“圍殲”中原解放軍的部署已基本完成,中原解放區被國民黨11個正規軍約30萬人團團圍住。頓時,戰爭的陰云籠罩著中原大地,全面內戰一觸即發。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悍然撕毀國共兩黨簽訂的停戰協定,大舉圍攻湖北宣化店地區的中原人民解放軍,叫嚷在48小時內將中原部隊“圍殲”于宣化店地區。為了粉碎敵人陰謀,保存革命力量,中原解放軍部隊于6月26日拂曉,按照黨中央既定戰略方案,向預定地區作戰略轉移:一部分向東北突圍,牽制敵人,于7月下旬勝利到達華中解放區;主力部隊分兩路向西突圍,于6月29日和30日從柳林、花園之間勝利越過平漢路西進,沿途經過多次激戰,粉碎了敵人的圍追堵截,于7月底到達陜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地區。至此,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戰略目標勝利完成。中原突圍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1946年7月,中共中央委員、中原局代書記兼中原軍區政委鄭位三,中共中央委員、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率領中原突圍部隊1.5萬余人,全部通過豫西平原到達內鄉、師崗之線。中共中原局決定分兩路向西挺進,李先念率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和第二縱隊第十三旅、第十五旅四十五團7000人為左路,經南化塘、漫川關一線向寧陜方向前進。
7月17日,毛澤東主席親自為中央軍委起草電文,指示鄭位三、李先念、王震:西荊公路南北地區之洛南、龍駒寨、盧氏間,商縣、山陽、龍駒寨間,鄖西、竹林關、山陽、漫川關間,有鞏德芳游擊武裝活動,中原解放軍“應考慮依靠鞏部及廣大民眾在陜南十余縣建立根據地的問題”。
鄭位三、李先念遵照中共中央關于盡快與鞏德芳領導的游擊武裝聯絡,在陜南十余縣建立根據地的指示精神,于7月23日下午率部進駐山陽縣魚洞河,及時派出干部尋找、聯絡地方黨組織和陜南游擊隊。與此同時,奉命接應中原突圍部隊的陜南游擊隊第三大隊第二中隊分隊長劉山,帶領游擊分隊從白魯礎天池嶺迅速趕到陳家屋場中原軍區領導機關駐地,主動與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取得了聯系。劉山向中原局、中原軍區首長匯報了當地游擊隊的活動以及敵情和民眾情況,并請求布置任務。李先念等中央首長聽了劉山的介紹,向劉山講了當前的革命斗爭形勢。李先念司令員從口袋里掏出筆記本,把夾在里面的一張毛主席像片送給劉山,說這是毛主席1935年在延安照的,希望劉山拿著這張照片,將革命進行到底,并讓劉山給譚道鵬捎去一封信,信中也有一張毛主席的照片,就是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這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