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商山收藏 > 四海賓朋

      藝術家徐冰:微博出現將改變語言

      藝術家徐冰:微博出現將改變語言

        徐冰,1955年生于重慶。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邀請,作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曾在美國華盛頓沙可樂國家美術館、紐約新美術館、布朗士美術館、西班牙米羅基金會美術館等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個人藝術展。1999年獲得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獎�,F任中央美院副院長。

        沒有一個字的小說你見過嗎?現在有人寫出來了,他就是徐冰。把符號學的元素帶入文學中,他的跨界嘗試范圍愈加廣泛。昨日下午,在中央美院美術館的咖啡廳,他坐在一把“實驗藝術失敗”的椅子上,向我們一一道來他新作《地書》背后的創意和想法�,F在的藝術方式是發散狀的

        新京報(微博):你曾說生活在當代的人才讀得懂《地書》這本書,你為什么要創作一個如此介入當代性的作品呢?

        徐冰:我覺得我的態度就是藝術是要跟著生活走的,其實藝術的來源就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藝術來源于生活。其實我們身處的時代是比我們藝術發展要快的,有創造力的東西,對我們的生活有啟發的東西,或者說能體現這個時代比較高的文明水準的東西,也許未必在當代藝術的領域之內,我所體會到的是很多東西都是在藝術之外的。

        新京報:比如?

        徐冰:比如facebook之類的非常新穎的網絡元素,它所帶出來的一系列新的視覺經驗、創作經驗、表達方式等等,都比我們概念中藝術領域的東西要更敏感。藝術這個范疇其實是比較舊的,不論是傳統藝術還是當代藝術,它們都是一個舊的樣式,我指的是一個舊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藝術可能就是蓋一個美術館,然后把世界各地的藝術品集中到一起展覽給大家看,這種其實是非常古典的、歐洲城堡的方式�,F在的方式是發散狀的,就好像facebook,我覺得這是代表了未來的一種方式。你要是想獲得創造力,那你必須從藝術領域之外獲得創造的資源和啟示。

        新京報:你曾說過《天書》、《地書》對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你為什么要追求這種平等性?

        徐冰:《天書》的創作我是出于自己對文化的一種態度,我想思考的是人、文化、知識之間的關系,結果最后出來的效果就是知識人和文盲面對這個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所能理解到的東西其實是有類似性的。

        《地書》其實是由全世界人民創造的

        新京報:《地書》中的標志符號是一種新的語言嗎?

        徐冰:我覺得它更多是一種新的文字的書寫方式,語言嚴格來說其實和文字是不同的。從本質上來說,這些符號也不能算作是新的,它其實是由全世界人民創造的,這種書寫方式是受到了口香糖包裝紙上幾個小圖標的啟發,其實也可以算作是《地書》中書寫方式的雛形。用符號來解釋一個事情我覺得是古已有之,但在古代并沒有一個國際化、平面化的環境,所以就沒有現今這樣的需求。但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工作、生活已經與過去很不同了,但語言方式卻還和滯后的傳統一致,這促使很多人嘗試新的方式來探討語言、文字的問題。

        新京報:你覺得微博、手機對傳統的語言提出挑戰,更簡潔、文言化,你覺得這會改變我們的語言方式嗎?

        徐冰:一定會改變的,因為從甲骨文到現在的文字你就可以看到演變的過程。我覺得文字的變化是隨著技術進步所帶給人們的新的生活需求而改變的,而書法是隨著文字的改變而改變的。其實到了現在,文字表意之豐富大大超出了我們想象,就拿《地書》中的符號來說,這本書翻譯過來有一萬五千多字,我自己都沒有想到可以用這些符號、標志講出這么長的故事。

        現實生活,比任何小說都要好看

        新京報:你在《地書》里對內容也有考慮,一個白領一天的生活,在游戲里是個贏家,但依然是現實的loser。

      • 相關閱讀
      • 畫家楊之光微博打假16家拍賣行上黑名單

          藝術品春拍大戲正在上演,作為當代嶺南畫派的領軍人物,楊之光的作品一直是國內各地拍賣行的&ldquo;熟客&rdquo;,僅僅一個春拍,其作品上拍的數量就超過了100件。然而在豐厚利潤誘使下,贗品極端泛濫。對此,82歲...

        時間:05-10
      • 心理學家:特別愛發微博的人,或許有自戀情結

        “微博改變世界”,它是人們展現自我、結識朋友的良好平臺�?蓳犊茖W美國人》雜志日前報道,特別愛發微博的人,或許有自戀情結。...

        時間:05-08
      • 寶寶語言學習的四個必經步驟

         學聽話是接受信息階段,基本方法是:嬰兒從出生開始,大量地聽各種簡單和復雜的語音和句子。...

        時間:05-07
      • 我科學家破解腦皮層的“秘密語言”

          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禹永春領銜的課題組與美國紐約斯隆凱特琳癌癥研究中心時松海課題組經3年多合作研究,在腦神經環路發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現腦神經元間由電突觸介導的信息交流在大腦皮層...

        時間:05-07
      • 《手的十種語言》

        著名畫家黃秋雨失蹤兩天之后,尸體在潁河里被一個漁人發現,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隊長方立言奉命偵破這起命案。...

        時間:05-02
      • 日本研制“語言干擾”武器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 日本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能讓人無法說話的裝置,能讓人在沒有疼痛感的情況下變成&ldquo;啞巴&rdquo;�! ∪毡井a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和御茶水女子大學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便攜式&ldquo;語言...

        時間:04-20
      • 搜狐微博與搜狗輸入法合體 實現一鍵收發微博

          昨天,搜狐公司宣布,旗下搜狗輸入法與搜狐微博共同推出&ldquo;搜狗輸入法搜狐微博專版皮膚&rdquo;,通過該皮膚,用戶在桌面的搜狗輸入法上就可以快速登錄搜狐微博,實現一鍵收發微博�! ∷押伺e表面上是推出...

        時間:04-16
      • 寶寶在三歲前應該學習生活語言

          如何進行科學的早期教育,該不該讓3歲以下的孩子進行學習,都該學些什么?諸多問題深深地困擾著父母們�! ⊙巯�,不少幼兒園在小班,甚至是托班,就開設了以教授唐詩、宋詞、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體現中國傳...

        時間:04-06
      • 美國中文學校遍地開花 漢語成美第三大家庭語言

          每逢周日,在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的陳女士,都要讓4歲的女兒瑞霖背上小書包,開上半小時的車,到奧本尼附近的一所中學上中文課。開課的并不是這所中學,而是&ldquo;紐約首府中文學校&rdquo;。為營造最好的學習環...

        時間:03-31
      • 徐冰:煙草與人類的關系 就像情人間的關系

          徐冰大型專題巡回展《煙草計劃》,于2012 年1 月29 日在美國康州的阿爾德里奇當代美術館(The Aldrich Contemporary Art Museum)開幕,展覽將持續到2012 年6 月。這是一個延展性的藝術項目�!稛煵萦媱�1、2、3》...

        時間:03-30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