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數碼相機,相機廠商就已經有一個永不變的宣傳策略:像素的多少與圖像質量直接掛鉤。
的確在2003年,130萬像素與300萬像素畫質表現差距很大,但卻不代表1300萬像素與3000萬像素之間也能有此進步。近年來像素數并不再是相機技術發展的重點,但是現在連手機都做到了4000萬像素,不得不引起我們思考:我們真的走出像素的束縛了嗎?
最近魔燈開發了新的相機固件,可以令佳能的兩臺相機的照片動態范圍增加了3級。其實是一種優化算法,在有適合硬件條件基礎上犧牲像素數,以獲得更加優異的圖像質量。對比像素數的簡單增加,動態范圍的提升明顯更令人驚喜。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儲存卡技術的發展雖然很快,但是面臨如此大像素的照片文件,儲存卡也不能淡定了。4000萬像素大小的照片文件體積約13MB左右,意味著16G的儲存卡只能儲存700多張照片,這還是手機沒有RAW只有JPG才這么小。除非云技術有大發展,這么大的文件對于手機攝影和相機攝影的儲存技術都是一種挑戰。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關于像素密度的問題。好幾年前中畫幅后背就能做到4000萬像素了,但是那是因為體積大技術方面要求沒那么高。感光元件面積越小,像素密度就越高,相應的成本也會升高。還有鏡頭分辨率的問題,這么高的分辨率要求,現在的小型鏡頭能勝任嗎?
圖像像素發展到目前的程度其實已經不應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這兩年提升高感畫質和去除低通濾鏡變得很熱門,可能往后幾年又是新一輪的技術競爭,但是每一場競爭都應直指當時最急需的發展重點。不要改發展技術的時候換殼了,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就是這個意思。(p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