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的原則是什么?
——全球普及,特別是歐洲人說了算
在奧運“瘦身”的大背景下,不少邊緣化的項目脊背發涼,平時一向特立獨行的各國際單項聯合會也開始為自己能夠留在奧運會這個舞臺上而上下奔走。根據國際奧委會的官方解釋,想要成為奧運會的項目,必須在至少75個國家或地區和4大洲男子中以及至少在40個國家和地區和3大洲女子中廣泛開展。
但從實際操作來看,歐洲人一直都在國際奧委會中占據著主要的話語權,玩什么不玩什么,在很大程度上都要看歐洲人的臉色。棒球和壘球經國際奧委會投票表決被剔除出奧運會之后,美聯社就毫不客氣地說:“歐洲人在國際奧委會占據統治地位,他們將美國的兩個傳統運動項目逐出奧運。”
的確,像馬術、小輪車、皮劃艇、擊劍這種主要在歐洲流行的運動,如果真要論全球普及程度,也不見得比其它項目好到哪里。
為什么要瘦身?
——節約成本,保證世界上最重要的項目
奧運會“瘦身”是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一直推崇的計劃�,F代奧運會的規模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預算為46億歐元,最后超支20多億歐元。越來越高的承辦費用導致奧運會逐漸成為發達國家的專利。同時,在奧運會結束以后,很多高額修建的比賽場館因為無法繼續發揮作用而被廢棄,造成了很多資源的浪費。
另外,有些比賽項目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或者只在少數國家和地區開展得比較普及,也迫使國際奧委會不得不對它們作出修改。羅格提出,奧運會應該簡潔,即要遵循三個原則:地點統一原則、時間統一原則和項目統一原則,其中,項目統一就指的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應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項目,同時要保證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員參加這些項目。
為什么是乒羽?
——中國壟斷,世界組織話語權不高
對中國人而言,最關心的就是在這次奧運“瘦身”中,乒乓球和羽毛球會不會被無情逐出。平心而論,這幾年世界乒羽與中國的水平差距,大有越拉越大的架勢。從北京到倫敦兩屆奧運會,中國乒羽項目加起來才丟了一枚金牌。對手越來越少,實力也越來越差,國外選手已經很難對這兩個項目提起興趣。
其中,羽毛球的地位尤其危險。世界羽聯近年來內斗不斷,嚴重影響了這一項目在國際體壇的聲譽。再加上在今年倫敦奧運會上,羽毛球賽場出現多國選手消極比賽的場面,更顯示出作風軟弱的國際羽聯領導不力。不過好在歐洲觀眾對這項運動還算保持著一定的熱情,這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會影響國際奧委會的選擇。
而國際乒聯的處境比羽聯相對要好一些,它在全世界擁有的多達257個協會成員也是其重要資本。但無論是普及程度還是高水平選手都過于集中在中國,也使得乒乓球成為很多人“攻擊”的把柄。
夏季奧運會一直嚷嚷著要“瘦身”。繼棒球和壘球成為首個犧牲品之后,下一個要“挨刀”的項目也呼之欲出了。據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委員吳經國透露,國際奧委會項目委員會12月19日在洛桑將先決定25項核心競賽項目,并送交執行委員會在明年2月討論,并于5月決定最后結果。
未來奧運競賽規模將固定在“25+3”的項目,25種為必辦項目,另外3種就有可能離開或續留奧運,因此哪個項目未能進入25項的“保險箱”,就有可能離開奧運大舞臺。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和現代五球在投票之前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出局的高危項目。其中乒乓球和羽毛球都堪稱中國的“國球”,因此奧運會的這次“瘦身”格外引發中國媒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