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徐世旺) 連日來,山陽縣高壩鎮街道村移民集中安置點熊興茂、藺建臣等移民搬遷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混結構小洋樓,再也不為過去住在深山肩挑背駝犯愁了,而且在政府的幫助下熊興茂買了輛車跑運輸、藺建臣開門面做起了摩托車修理生意,走上了致富道路。在山陽縣,像熊興茂、藺建臣這樣搬出大山住洋樓、門前創業促增收的群眾達1.2萬余人。
近年來,山陽縣為解決高寒邊遠山區群眾居住環境問題,緊緊抓住移民搬遷和陜南“大移民”政策的大好機遇,大力實施移民搬遷工程,讓深山里的群眾實現了從“搬出大山住洋樓”到“門前創業促增收”的蛻變,走出了一條符合山區群眾移民搬遷的新路子。在實施移民搬遷工程時,除了建高質量的搬遷房外,優先考慮的是如何讓山區群眾能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他們在選擇居民點時與分與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旅游開發結合起來,在規劃設計時,就立足當地資源,統籌兼顧,分類實施,能搞種養產業的就搞種養,能發展商業加工業的就搞商業加工業,能搞旅游的就搞旅游,使搬遷的群眾很快就有干事創業意識、有致富富裕門路。
走進該縣天竺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山腳下法官鎮僧道關廣場移民安置點,兩排排整齊劃一的小洋樓統一徽派仿古建筑,整潔亮堂,與天竺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一脈相承,成為大山腳下一道靚麗的風景。這個移民安置點,就是該縣緊密結合天竺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開發而規劃的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搬遷戶借助優越的地理位置,有的在自家門前辦起了商店,為游客提供日用品與土特產,有的利用自家房屋辦起了農家樂,從事餐館、客棧、茶樓等經營,每月都能收入1萬多元。據了解,山陽縣去年新建40個移民集中安置點和427個分散安置點,完成搬遷3000戶12692人。
今年新啟動的3800戶1.4萬人的移民搬遷任務,已經全面落實到搬遷地點、到戶,他們鼓勵移民搬遷戶遷居高層,節約土地,按照分散戶或集中安置搬遷戶兩層以下(含兩層)的,每戶按3萬元補助;集中搬遷戶三層以上(含三層)的,每戶建房資金按9.5萬元(每戶按1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價950元)計算,搬遷戶自籌4萬元,政府每戶補助5.5萬元�?h上將最大限度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重點保證集中安置點道路、河堤、供水、排污、供電等基礎設施和幼兒園、商店、衛生室、文化廣場、公共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確保搬遷戶過上與城里人一樣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