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李治軍 郝偉)近日,走進商南縣過風樓鎮小栗園村,“丹治”工程中營造的3000畝經果林和生態林已變得郁郁蔥蔥,成片成林。
該縣通過規范坡面水系和溪溝整治,建水池、水窖、山塘,有效攔蓄了坡面徑流,解決了干旱問題,消除了坡耕地和荒山禿嶺,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1%。他們將流域內村莊治理與通村水泥路、扶貧重點村等項目捆綁建設,大力改善人居環境。趙川鎮東岳坡、城關鎮捉馬溝等10多個昔日窮困破舊、臟亂不堪的村子如今變成了水泥路通村入戶,家家住小洋樓,使用節能灶或沼氣灶的新型農村。
同步修建機耕道、作業便道、連戶路,在溪溝上架設簡易小橋,方便了農民耕作。實施坡改梯工程,建設蓄水池,排水溝,耕地的保水保土能力增強,原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糧食單產提高均在30%以上。據富水鎮沐河村二組農民殷世和介紹,他家原有的2.1畝坡耕地治理后面積達到3.8畝,產量由800斤提升到2700斤,年增收2280元。
據了解,商南縣“丹治”一期工程共治理30條小流域622.82平方公里的區域,完成投資1.8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