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上市之后的第一份年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還以“一指禪”的電腦輸入方式寫就一篇致股東公開信,闡述阿里未來戰略。
阿里要打造商業基礎設施平臺
對于尚未使用過阿里產品的大量海外股東和公眾來說,并不清楚阿里和其他電商平臺的區別。馬云在信中寫道,“很多人把我們和其他電商公司混為一談,并因此用我們的GMV增長率作為對我們模式的評判標準。實際上,狹義的電子商務僅僅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的一部分,我們追求的是打造一個開放、透明、協同的商業基礎設施平臺。”除了電子商務,阿里約半數的員工以及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和菜鳥,從事著具備重大戰略意義的新業務,包括物流、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廣告平臺等業務,以及十年后基于數據技術的健康和數字娛樂業務,“我們稱之為‘double H’產業,Health and Happiness”。
阿里是蘋果樹,不是蘋果
對于外界關心的阿里可能面臨各種挑戰的問題,馬云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阿里習慣于談論競爭,也不回避談論競爭對手。“我們不是一家被保護起來的企業,我們是在殘酷市場的競爭中走過來的公司,16年來,我們學會了既保持理想主義和價值觀,又頑強地生存下來,這并不容易。”
在馬云看來,外界所理解的“挑戰”和阿里所理解的可能并不一致。“阿里巴巴的定位是啟動一場商業的變革,我們打造的是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我們是為從事買賣的商家賦能,而不是與從事買賣的商家競爭,從這一點說,今天市場上所謂的‘競爭對手’,其實都是未來我們賦能和幫助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