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與張家灣”紅學研討會9日在京舉行,將持續3天。圖為研討會現場。 曾鼐 攝
“曹雪芹與張家灣”紅學研討會9日在京舉行,將持續3天。圖為研討會現場,91歲高齡的中國紅學家馮其庸發言。 曾鼐 攝
今年是曹雪芹誕辰300周年。曾因出土曹雪芹墓石而引發熱議的北京通州區張家灣,9日迎來近40位中國紅學大家。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表示,文化是民族的驕傲和命脈,經典永遠不會過時。
“曹雪芹與張家灣”紅學研討會9日在京舉行,將持續3天。位于通州區中心腹地的張家灣,距北京市中心20公里,自古是京津冀戰略樞紐,素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1992年,曹雪芹墓葬刻石在張家灣出土,引發了輿論熱議,圍繞墓石展開的紅學學術紛爭,也讓這座千年古鎮吸引了諸多紅學家的目光。
“要在古鎮延續紅學文化基因”,北京市通州區張張家灣鎮鎮長陽波說。據文獻記載和專家考證,張家灣鎮擁有諸多與曹雪芹家相關的古跡遺址,曹家在張家灣有典地600畝、當鋪一所,曹家大墳也在張家灣。
陽波表示,未來將以曹雪芹、紅學文化帶動張家灣古鎮建設,今年將塑起標志性的曹雪芹銅像,在曹雪芹墓碑石出土地建設追思性建筑——歸夢亭,并在蕭太后河兩岸打造紅學文化走廊。他說,紅學文化走廊西接未來的環球影城,東至規劃中的古鎮,將選擇紅樓夢中代表人物和經典場景等進行布景;將恢復曹家當鋪、染坊等古跡遺存,并按照《紅樓夢》中的描述配合進行自然景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