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小團圓》手稿
畫家冷冰川所繪墨刻畫
6年前,張愛玲遺作《小團圓》公開出版引發軒然大波,爭議不斷,贊成者反對者針鋒相對。6年后,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19日在北京堅定表示絕不后悔公開出版的決定,“銷毀根本是沒可能的。”
張愛玲遺作《小團圓》自1976年完成后,因故未能發表,作品將個人家族歷史和時代風云變遷濃縮于筆端,交錯并行,故事鋪陳余韻不盡。該作前后歷時20多年,其間數易其稿,多次補寫,最終成稿18萬字,共計619頁。張愛玲逝世后,《小團圓》手稿與其他遺物一直由生前好友宋淇夫婦保管,手稿目前存于臺北皇冠文化集團。2009年,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將該作付諸公開出版,至今銷量達一百萬多冊。
為紀念張愛玲逝世20周年,新經典文化推出《<小團圓>手稿復刻》版。在19日的首發儀式上,宋以朗再度回憶往事,“張愛玲的手稿我也見過一些,比如《色·戒》的手稿只有幾十頁。但是我從沒見過一份手稿是《小團圓》這么厚的,我是一頁一頁看,統統都是工工整整的。這種東西以后不會再有了。我將近40年沒有寫過中文的,一直都是用電腦打字,我也很難想象今天還有作家會手寫幾十萬字的小說,如果我真的銷毀這個東西,我不是人。所以銷毀根本是沒有可能的。”
《小團圓》的主編止庵表示,在張愛玲的創作后期,以《小團圓》為中心,前后還有《浮花浪蕊》《色·戒》《相見歡》《同學少年都不賤》等等,這些都是她晚期的作品�!缎F圓》出版之后,原來關于張的很多說法也被顛覆了,至少需要重新審核,對研究張愛玲本身來講是一個重大的變化。“事實上在她創作后期風格產生很大變化,我們可能不習慣,但又不得不承認。用張愛玲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從絢爛歸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