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色釉料是陶瓷生產過程中重要的原輔材料,幾乎是每一件陶瓷產品所不可或缺的材料。色釉料行業是建筑衛生陶瓷行業重要的關注點之一,其發展動態對陶瓷行業有著不容輕視的影響。
今年傳統制釉利潤再降低
近日記者在走訪制釉企業時了解到,今年以來陶瓷釉料行業競爭愈加激烈,繼以前利潤下降后,傳統制釉企業再面臨利潤降低的困局。
在原材料供應商和陶瓷廠家的雙面壓力之下,陶瓷釉料行業處于“難受”的位置,在接受價格變動方面顯得非常被動。業內人士稱,前兩年陶瓷企業對釉料的價格普遍都比較好接受,但今年情況恰好相反,陶瓷企業對釉料的價格變得敏感,對以往的正常價格都難以接受。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陶瓷色釉料行業已經進入穩定發展的成熟期。國內色釉料產業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傳統色釉料生產工藝成熟、性能穩定。然而,國內傳統色釉料生產的中低檔產品占比很大,且競爭激烈,彼此間大打價格戰;隨著近年陶瓷生產擴張加大,產業原料供應鏈上的資金周轉靈活度降低。有制釉企業老板向記者吐苦水,陶瓷企業拖欠化工色釉料企業的貨款是常有的事,但現在這種情況更變本加厲,以往拖3、4個月,現在拖半年都有了。這對實力一般的傳統制釉企業來說無疑增加了運營難度。
據透露,目前對供應傳統釉料的制釉企業來說,能達到8%以上的凈利潤率已是相當不錯。
挑戰與機遇并存
在技術難以突破、單位利潤降低的情況下,不少釉料企業在應對目前這種困局時采取“走量”、“求穩”的策略。
歐洲的色釉料行業領先其他國家有超過20年的距離。歐洲建筑衛生陶瓷業非常注重采用先進的色釉料技術,擁有一大批專業性極強的陶瓷色釉料企業。這些頂尖的色釉料企業主張賣色釉料就是賣技術,更是賣服務,往往把對企業的上面服務當成是頭等大事,陶瓷企業自身也有意識與色釉料企業緊密配合,各取所需,共同發展。反觀我國大多數傳統色釉料企業一直以“制造工廠”的姿勢存在,主張以價格取勝,而忽視了技術合作和設計服務,這不僅降低了色釉料產品的檔次,也讓我國傳統的色釉料行業缺乏活力和競爭力。
面對當前制釉行業的困難,通過學習歐洲同行業的先進經驗,有制釉企業表示將會在經營策略上做出相應調整。
科海制釉副總經理蔡欣表示,今后將會更加注重自身產品質量的穩定,以好品質贏取好口碑,此外還會加大后續服務的投入,以打造好品牌;另外,還會密切關注新技術的發展,把握前沿動態,比如工業展中出現的噴釉技術。
但有資深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的色釉料行業狀況會為企業發展帶來機遇,可能會促使制釉企業研發生產經濟效益高的新技術和產品,但這種機遇會比較青睞于實力強大、資金雄厚的企業。另外,這種機遇的把握也與企業老板的經營和發展觀念密切相關。(網易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