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報,提醒醫務工作者、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公眾,注意中西藥復方制劑維C銀翹片的安全性問題o這再次觸發了公眾對于非處方藥相關問題的廣泛關注。
“像板藍根,999啊,吃少了好得慢,反正是中藥,每次感冒了都會多吃點,一般都是兩倍劑量地吃吧。這樣可能好得快。”
“有的藥吃的時間長了,按原來的劑量吃可能就不管用了。像以前吃大青葉一般按劑量吃,現在都得多吃,要不然不大管用了。”年近八十的傅老先生告訴記者,“不過現在年齡大了,也不大敢超劑量吃了。”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是藥三分毒,過量服用是不妥的。”省中醫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遲莉莉說,在購買并服用非處方藥時,如杲藥店有執業藥師,需要咨詢藥品的相關用法,另外要按照藥品說明書上的用法用量服用。
在濟南建聯中藥店,家住樂山小區的傅先生正在拿藥,“一般都是常用的中成藥,不良反應應該很少吧,再說像大青葉、銀翹片,我都用了好多年了,從來沒看過說明書,也沒出現不良反應。”
“都是常用藥,不會有事。”在濟南市供電局工作的王先生說,他認為除了孕婦、兒童以及老人外,只要不是處方藥,都是比較安全的。
“非處方藥就是普藥,標識是OTC。”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副研究員李群說,這類藥經過多年的臨床應用,是相對安全有效的。但任何藥都有自己的適應癥和適應范圍,在用的時候,由于個體差異,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率。
李群提醒,購買非處方藥時注意看說明書,用法用量按照說明書使用。如杲出現不良反應也不要驚慌,及時到醫院就診即可。
市民:得了小病憑經驗拿藥
專家:最好不要自作主張
“孩子感冒,我憑經驗在藥店給孩子買藥,不但沒效果,反而病情更重了,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原來藥不對癥,結果耽誤了病情。”9月22日下午,在濟南市婦幼保健院,正陪孩子輸液的王女士懊悔地說。
在走訪幾家醫院時,記者發現像王女士這樣憑經驗私開“處方”的市民不少。“以前就吃這種藥,效果不錯,所以一般有點小病也就自己‘解決’了”,王女士說,這樣既方便也省錢。
“病人畢竟不是專業醫生,如杲僅僅憑著經驗就私開‘處方’,會存在很大的風險。”對此,山大二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元濤說,即使是同一種病,但由于病人個體差異也會存在不同的用藥適應癥和禁忌癥,如杲不經過醫生診斷就自行判斷進而亂用藥,則容易掩蓋病情,造成誤診,使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