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健康 > 當代醫學

      絕癥患者常遇過度醫療 多人迷信新療法離世

      絕癥患者常遇過度醫療

        “做手術能好嗎,醫生?”

        不同的診斷,病人家屬口中,是一樣的焦急。

        齊魯醫院肝膽外科教授牛軍說,幾乎每一個病人和家屬一樣,一旦有了病,首先想到的就是手術。但實際上,對于像惡性腫瘤等疾病,醫生更多只是進行對癥治療,而不可能像處理骨折等普通外傷那樣,可以幫助患者實現病情的完全逆轉。

        但絕大多數病人不會這樣想。身患肺癌14年的濟南一家抗癌俱樂部的志愿者韓大白,就曾面對不少類似病友的愴然離世。

        “想起一些病友的離開,我就流眼淚。”6月21日,在韓大白的家中,與記者談起一些熟悉的病友的離開,他兩眼通紅。“有幾個病人,本來挺好的,非要做什么新的治療,很快就不行了。”

        “當時我們抗癌俱樂部的一位骨干成員,乳腺癌,經常參加我們的‘話療’等集體活動,精神和身體狀態都很好。后來,聽說上海有一種新型療法,可以將腫瘤集中殺死,她極力要去。”韓大白勸她三思而行,覺得只要能像現在這樣維持下去就不錯,但她一心想著根治,“前一段時間我剛去送別了她……從上海一回來,她就跟我說,‘大白,我可能錯了。’”

        在韓大白看來,對于身患腫瘤尤其是晚期腫瘤的患者而言,根本就沒有“試錯”的機會。“姑息療法,看起來消極,其實是對身體最大的保護。”韓大白說,這些年來,他堅持“多看醫生少吃藥”,從不拿生命做實驗。

        作為抗癌俱樂部的志愿者,6月22日一早,韓大白又來到泉城公園,為在這里集體活動的病友們送雜志,現身說法。也是在這里,曾有八名病友,因為堅持服用一種“特效藥”而先后辭世。

        “500塊錢的一粒藥,對某些腫瘤有作用,但個體差異非常大。”韓大白記得,其中一位病友,為吃這個藥先后花了40多萬元,還被迫賣了房子,最終也沒能實現延長生命的夢想。

        今天,日益嚴重的過度醫療現象讓人擔憂。比如,做CT檢查對人的傷害非常大,做一次心臟冠狀動脈CT檢查,放射量相當于拍了750次X光胸片。對那些不需要CT檢查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來說,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會帶來患癌癥的風險。

        關于過度醫療,包括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在內的美國九大醫學組織曾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過度醫療是指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的行為,包括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

        “避免讓生命留給

        家屬一副恐怖的模樣”

        ICU病床上的陳老太依舊在呼吸機的幫助下呼吸,生命的終點隨時都可能到來。

        按照齊魯醫院麻醉科醫生王志剛的看法,從臨終關懷的角度出發,這一則生命的故事,完全可以有另外一個版本。

        “對于晚期腫瘤病人制定治療方案,大原則應該是從病人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別的。”前些年供職于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期間,王志剛曾主持開辦“疼痛病房”,開展臨終關懷項目,先后為逾千名晚期腫瘤患者實施了臨終關懷治療方案。

      •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