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們的累累戰果,語文老師馬世成認為應該冷靜對待,學生寫作競賽作文的目的性較強,而創作校園文學作品的目的性較弱。競賽作文有老師的指導,不僅能在升學中拿到加分,還會獲得額外的收益,例如獎狀、獎品或獎金;而學生創作校園文學作品缺乏老師的輔導,不能準確把握創作尺度,因此作品質量不高,難以發表,還可能招來部分同學的冷嘲熱諷。而且,競賽作文常�?梢允艿嚼蠋熀图议L的表揚,而創作校園文學作品則有可能會被部分老師和家長視為“不務正業”。
“作品離不開真實,而作文可能是一種敷衍。學生參加作文競賽的熱情高于校園文學作品的創作,事實上是學生在應試教育下,情愿去敷衍了事也不愿面對真實生活。”馬世成說。
“這是需要我們反思和改進的問題。”孟祖能則認為,這一現象還表明,“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進入了一個危險的境地”。語文的學習在于閱讀量的積累,但為了高考,在學生起點不高的縣級中學,學生的課程被排得滿滿的,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讀課外書。“缺乏生活氣息、沒有課外閱讀,校園文學不可能繁榮,學生的作文也只會空洞、空虛,失去寫作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采訪中記者獲悉,富民一中是一所有66年歷史的學校,盡管學校圖書館陳舊的木制書架幾乎要散架,但上面擺放的是校圖書館50多年來積累的兩萬余冊圖書。然而由于經費困難,學校有10多年沒有購買新書,陳舊的圖書已經滿足不了“90后”高中生的閱讀需求了。2008年,富民一中申請到了由紅云紅河集團與中國青年報聯合建立的“紅云圖書室”,獲贈了總價值8632元、397冊圖書,內容涉及文學、歷史、地理、天文、藝術、科技等。“紅云圖書室”的新書,激發了師生的讀書熱情,借書的學生排起了長隊,借書的老師也比過去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