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役以來,“戴高樂”號先后參加了美軍打擊塔利班政權行動和北約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但是,在執行對利比亞軍事行動4個月后,“戴高樂”號突然以戰費開支過高為由提前撤出戰斗,外界對其以經費制約為由提前結束任務的解釋均表示懷疑,更多趨向于認為“戴高樂”號“頑疾”復發,再次出現故障被迫退出戰斗。正如法國媒體所評價的:“戴高樂”號每次出海,總是大吹大擂一番,但返航時卻總是悄無聲息地溜回港口。
中國與核動力航母基礎條件強于法國
從國力上來說,現在中國遠超法國。從造船設施上來看,中國也遠非法國可比。2007年新三大造船基地——上海長興造船基地、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廣州龍穴造修船基地的30萬噸級以上船塢數量就有8個,全國到2015年左右30萬噸級干船塢可能會接近40個。
從船塢數量來看,基本馬上就可以投入航母建造的,就包括大連造船廠香爐礁的新船塢和江南長興基地2號線4號船塢。4號船塢長365米,寬82米,深14.1米,配800噸級龍門吊一臺。該船塢尺寸和國外建造航母的船塢或者船臺相比毫不遜色。
美國紐博特紐斯造船廠的航母船塢尺寸為長488米,寬76.2米,法國建造“戴高樂”號的布雷斯特船廠船塢長度僅為270米。
缺乏高性能反應堆技術
核動力航母是世界上建造技術最復雜的艦艇,集中體現在建造大功率、運行時間長和高可靠性的核反應堆上。要推動幾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單靠使用核潛艇的反應堆是不現實的,必須研發專用的大功率反應堆。美軍尼米茲級采用美國西屋公司制造的2座A4W壓水反應堆(后幾艘采用通用電氣的A1G壓水反應堆),每臺軸功率為130000馬力,總功率為260000馬力,在這方面中國和國外還有一定差距。
從核反應的原理來看,艦載核動力功率的提升空間似乎是很大的,但實際并非如此。首先艦艇安裝了核動力,功率要受限于核燃料的使用量。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核動力就好像是燃燒鈾原子的動力,就像燒油、燒煤一樣。功率越大,鈾的使用量越大。美國的核動力航母、核潛艇能夠使用20年到30年不加注核燃料,甚至能一次性使用到艦艇退役。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美國艦艇使用的核燃料棒鈾-235的富集度高達93%至97%。中國在生產高富集度燃料棒技術上和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
核動力的功率要大,同時系統的安全性也要好。核動力是個高溫高壓高輻射的東西,正常運行時,反應堆的壓力容器和一回路管道運行的溫度可以達到300攝氏度、150 個大氣壓,同時反應堆又是個強大的輻射源,大量的輻射會讓材料的強度出現很大損傷。因此如果片面追求功率而忽視設計上的安全性,艦艇本身的安全就無法保證。如果核動力航母發生核事故,將是世界性的, 會引起嚴重后果, 不但對環境是重大破壞,航母上的幾千名船員將受到嚴重的生命威脅。
中國核動力艦艇的建造數量還偏少,而且在核動力相關先進材料的生產上一直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這也都限制了中國研制核動力航母的能力。因此中國必須做好所有技術準備才能有所作為,不能盲目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