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APEC會議再度解題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張素 邢翀)“成功從不是憑借個人,而是依靠集體�!�12日晚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引用APEC輪值主席國新西蘭的一句毛利諺語,再次呼吁各成員弘揚大家庭精神,推動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并提出“四項工作”,為進一步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指明方向。
此間觀察家表示,這是習近平主席成功出席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之后,聚焦亞太地區出席的一場重大多邊活動。此前他就亞太地區前途命運多次點題,如2019年提出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今次又進一步提出“四項工作”,是對落實亞太命運共同體的“再度解題”。
亞太地區一直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當前,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疊加,亞太作為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面臨著疫情持續肆虐、經濟復蘇充滿不確定性的嚴峻考驗。在此背景下,強調亞太命運共同體更為重要。
“亞太地區地緣復雜,各經濟體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有很大不同,但彼此之間互補性極強,合作帶來的利益比單打獨斗要好很多,亞太命運共同體因此得到很大認同�!敝袊鴩H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姜躍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尤其是在疫情沖擊下,亞太地區進一步認識到人類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共建亞太命運共同體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回顧歷史,亞太地區之所以保持較長時期快速發展,正是得益于構筑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眼下面臨種種挑戰,亞太各成員更應從合作中尋找共同應對之道。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注意到,去年通過的《2040年亞太經合組織布特拉加亞愿景》提出,到2040年建成一個開放、活力、強韌、和平的亞太共同體。中方領導人此次峰會上提出的“四項工作”,為實現2040年布特拉加亞愿景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方向。
從具體表述分析,“推動抗疫合作和經濟復蘇”,這是當前亞太各成員最重要的任務,支持彼此抗疫努力才有望形成抗疫合力;要實現經濟可持續復蘇,必須堅持開放這個“亞太合作的生命線”,“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實現地區間聯動發展。
此外,“促進創新增長和數字經濟發展”“實現包容可持續發展”則是立足于現實、著眼于長遠的發展路徑,“堅持創新驅動大方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為亞太地區發展繁榮持續注入新動力。
“這‘四項工作’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問題�!敝袊F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對本社記者說,“四項工作”緊扣如何落實2040年布特拉加亞愿景,有望在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等各方面臨的共同課題上實現標本兼治。
“比如在經濟技術合作方面,中方主張加大投入力度,確保發展中成員從中受益。一系列表述契合亞太地區現實,兼顧各方需求,將對亞太經濟復蘇和長遠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标慀P英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適逢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30周年。在受訪學者看來,危機中挺身而出,為合作凝心聚力,將自身發展與區域發展緊密結合,以自身對外開放帶動區域整體開放,正是中國自1991年加入APEC以來的真實寫照。
以抗擊疫情為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的疫情大流行,中國一直秉持將疫苗作為公共產品的理念,已向110多個國家提供無償疫苗捐贈,對外提供疫苗超過17億劑。此次會議上,中方強調,將繼續向亞太經合組織“應對疫情和經濟復蘇”子基金提供支持,助力各成員恢復和發展經濟。
展望未來,一個全面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將為亞太地區帶來更大機遇。觀察家注意到,今年正值中共百年華誕,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剛剛落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點,中國最高領導人在APEC會議上向世界發出強烈信號,“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同世界和亞太各成員分享中國發展機遇”。
“這明確表明,開放是中國的長期目標,向外界透露了中國開放的堅定決心�!比钭跐烧f,中方秉持共建亞太命運共同體,提出深化區域合作的一系列政策主張,恰逢其時。唯有此,亞太地區才能如那句毛利諺語所說,走向新的成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