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4月22日電 (記者 張一辰)“秦創原作為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科技創新大平臺的建設,對于加強法治保障提出了客觀要求�!标兾魇「呒壢嗣穹ㄔ焊痹洪L鞏富文22日表示。
當日,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2022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宣傳周新聞發布會暨服務保障秦創原建設簽約儀式。儀式上,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與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簽訂了《關于促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此外,鞏富文發布了《關于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提供司法服務保障的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并對2021年陜西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整體情況進行介紹通報。
據統計,2021年,陜西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7495件,審結6153件。與2020年相比,收案數量增長41.09%,結案數量增長19.17%。審理案件主要呈現審判壓力持續加大,收結案數顯著攀升;審判質量明顯改善,案件發改率大幅下降;案件類型不斷拓展,新類型案件逐步增多;辦案效果得到突顯,精品案件成果豐碩等特點。
2021年3月30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正式授牌成立。該平臺的總窗口設在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咸新區,各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各市都可以參與其中,共同建設科技創新高地、創新驅動發展總源頭。
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表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離不開法治環境的支持與保障。要加強協調溝通,完善法律共商機制。
據了解,《十條措施》包括技術創新保護、產業創新保護;科技轉化中可能出現的糾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構建有待完善;聚焦提升知識產權審判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等方面的內容。
鞏富文表示,《十條措施》的制定,緊密對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要求,緊扣司法服務保障秦創原建設的著力點、結合點,從服務產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創新法治環境等方面提出了重點措施,對激發更大創新潛能、形成更強創新優勢、營造更好創新氛圍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