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公布的對“家用汽車備胎配置及消費者認知”調查顯示,不同品牌汽車的備胎配置情況各不相同,部分汽車備胎尺寸、材質與常用胎存在很大差異,而許多消費者對此并不知情,有些配置非全尺寸備胎的企業也未向消費者履行法定的商品和服務告知義務。
為此,業內人士呼吁,備胎關系到汽車運行安全,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汽車備胎質量尺寸標準,讓備胎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A、備胎普遍“腳大鞋小”
目前市場上汽車備胎有兩種情況:一類是全尺寸輪胎,與原輪胎規格質量一致,可作正常輪胎使用;另一類是非全尺寸輪胎,換句話說,就是小一號的,這在市場上占有很大比例,其直徑、寬度、規格、花紋、輪轂等均存在差異,不能作為正常輪胎使用,且時速一般不得超過80公里。
“備用輪胎是在緊急情況下選用的臨時替代品,所以廠家基于這種考慮,為了節約成本,在輪胎的尺寸上、選材上可能跟正常的普通輪胎是不一致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不過,由于備用輪胎小一號,跟其他的輪胎不匹配,使用時存在地面附著率、四輪不精準的情況,長期使用會造成安全隱患。其他國家都有相關的法律和標準,特別強調汽車生產企業有權自行選擇是否選用非完全尺寸的輪胎,若選用非完全尺寸輪胎當備胎,必須向消費者告知,以消除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然而,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公布的對“家用汽車備胎配置及消費者認知”調查顯示,2.1%的被訪者表示在購車過程中銷售人員沒有向他們詳細介紹汽車的各種配置情況,64%的被訪者表示銷售人員并沒有向其重點介紹備胎,50.9%的被訪者沒有在使用說明書中看到關于備胎配置情況的說明。部分消費者不了解備胎使用安全規則的情況令人擔憂超過四成的被訪者表示只在緊急情況下暫時使用備胎,會馬上修理、更換;接近四成的被訪者會暫時使用,但要等到有空時再去修理或更換;更有兩成被訪者表示會一直使用備胎,直到用壞為止。
為此,中消協日前發出建議,備胎關系到汽車運行安全,相關部門應加快出臺對備胎的配置規格標準,汽車經營者須履行告知義務,主動向消費者詳細說明備胎情況,尤其對與標準配置不一致的備胎使用方法,通過合同明示、說明書醒目提示,避免因不了解而誤用或不當使用。
B、國際慣例VS“中國國情”
對于上述調查中“八成被訪者希望購買的汽車應該配置與常用胎規格、質量完全一致的備胎”的想法,業內卻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看法。
贊成方認為,雖然在西方發達國家汽車備胎采用非全尺寸輪胎的情況也很普遍,但因為中國的道路狀況、汽車維修網點的密集程度不同于西方,備胎的配備也應考慮“中國國情”,畢竟如果長時間使用小尺寸備胎會影響汽車的整體安全性能。
然而,反對方指出,“備胎”的概念本身就有不長期使用性,且在行駛中有速度規定,不建議把作為備胎的輪胎放在驅動輪上使用。另外,從節能減排的方面考慮,使用全尺寸備胎也并非是最好的選擇。
相對折中的觀點則認為,汽車廠家應該給消費者提供全尺寸備胎、窄備胎、折疊胎等多種解決方案。如果不使用備胎而選用隨車帶充氣泵,可以使汽車至少減輕20公斤重量,對于降低排放、節能、擴大使用空間都有重要作用。
C、如何讓備胎有備無患
采訪中,業內專家反復強調,經營者應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維護消費者知情權。“我國消費環境跟國外有很大差異,大部分消費者對汽車企業了解較少,消費經驗也較少,在安全意識上跟國外也有一定差距,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消費者應該有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