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動機既怕熱又怕冷,如果冷卻水溫度過低,會使燃油燃燒惡化,油耗增加,加劇磨損,機油黏度增加,發動機功率降低。試驗表明,汽車行駛時冷卻水溫度為40~50攝氏度時,發動機磨損增加60%~80%,功率降低25%,油耗增多8%~10%。因此,發動機冷卻水的溫度并非越低越好,一般應控制在80~90攝氏度之間。
水箱“開鍋”速加水——汽缸開裂夏季天氣熱,有的司機一看見水箱出現“開鍋”現象,就擔心發動機溫度再升高,立即熄火加水。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它極可能造成汽缸蓋因為突然受冷而出現開裂現象。
遇到水箱“開鍋”,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停車,讓發動機保持怠速空轉繼續散熱;同時打開發動機罩,提高散熱速度。待冷卻水溫度降低后,再將發動機熄火。此時如果冷卻水數量不足,應緩緩添加,以防汽缸蓋因驟然受冷而出現開裂。
長期不用車或短途用車——機件受損有的人雖然成了有車族,但平時“不舍得”開車,只有放假時才開車出去玩。這樣的用車方式很傷車。引擎與變速箱等傳動機件表面會因常處于與空氣直接接觸的狀態而生銹,電瓶也會因為長期的自然放電影響使用壽命。最好的方法是每隔幾天就跑一次車,跑個三四十分鐘。另外,總是短途用車也會傷車,車上機件在發動機啟動至穩定階段之間磨損最嚴重,發動一次車電瓶所消耗的電力也大約要行駛20分鐘才能補足。(都市汽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