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企業風采 > 關注動態 > 外界動態

      中國新煤都鄂爾多斯:文化“突圍”打破資源“詛咒”

      中國新煤都鄂爾多斯:文化“突圍”打破資源“詛咒”

        中新網鄂爾多斯8月26日電 題:中國新煤都鄂爾多斯:文化“突圍”打破資源“詛咒”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重現煤炭黃金十年,鄂爾多斯沒有可能�!�52歲的劉先平談起煤炭業在鄂爾多斯復蘇的話題時,這樣預判。

        他認為鄂爾多斯仍會重新崛起,但煤炭的比重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大浪淘沙后,鄂爾多斯需重新審視自我。

        曾被譽為中國新煤都的鄂爾多斯,在中國煤炭黃金十年(2002年至2012年)富庶程度堪比香港,大街上行駛的賓利、法拉利等豪車,讓鄂爾多斯的知名度遠超中國另一個煤都—山西大同。

        劉先平是鄂爾多斯煤企伊泰集團煤炭事業部副總經理。他說,2012年下半年煤價一路下跌至今,包括伊泰集團在內的大型煤企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波及,煤炭企業門可羅雀、員工降薪、四處跑訂單成生活常態。

        中新網記者調查發現,經歷煤炭由盛及衰之后的鄂爾多斯,已變得理性。

        劉先平認為,中國2016年推行“去產能”政策以來,煤炭市場供求關系得到改善。目前鄂爾多斯市煤炭綜合平均價格為每噸196元(人民幣,下同),較年初上漲33元,漲幅20%。但重回黃金十年很難,在煤炭業有所建樹的仍是少數實力雄厚的大型煤企。

        “去產能”迎來的曙光,并不能瞬間提振當地經濟,鄂爾多斯正在謀求新的轉型。

        鄂爾多斯市發改委副主任方振榮說,鄂爾多斯已不再“一煤獨大”,目前非煤產業增加值已占半壁江山。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新興消費快速發展,初步構筑起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體系。

        隨時準備“突圍”的鄂爾多斯,決定“造文化”以此打破“資源詛咒”。

        薩拉烏蘇文化、青銅器文化、成吉思汗文化、鄂爾多斯歌舞文化等等,都是鄂爾多斯發展文化產業的優質資源。

        鄂爾多斯市現代服務業辦公室副主任劉玉珍介紹說,鄂爾多斯正在嘗試在文化上“大顯身手”,當下正在打造的全境影視產業基地,已有90多家影視文化企業入駐。據知,目前新版《射雕英雄傳》及《霍去病》等劇組也已陸續進駐。

        與此同時,鄂爾多斯正在想方設法變得國際化。

        官方稱,為了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當地與美國環球東方衛視合作拍攝了時長120分鐘的鄂爾多斯文化旅游宣傳片,分別在歐美亞五個國家的十幾家電視臺播出。

        正在此間舉行的鄂爾多斯國際那達慕大會及首屆鄂爾多斯國際創意文化大會,亦是當地加快國際化步伐的一環。

        國際那達慕大會上,來自加拿大的艾瑟尼表示,這里民風淳樸,景色秀美,即便一些歐美小城亦不多見這樣的景致,在這里生活很愜意,是旅游的好去處。

        23日開幕至今的首屆鄂爾多斯國際創意文化大會,同樣得到了海內外人士的關注,一些來此參賽的運動員及外籍游客紛紛駐足,驚嘆這個城市的“開放”。

        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曦表示,與以往活動結束后無聲無息不同,該創意活動最終是要將鄂爾多斯打造成中國重要的創意創新人才集聚地和成果轉化基地。

        鄂爾多斯市將出臺支持創新創意的具體政策,設立創意文化成果風險投資基金,制定創意文化人才招引辦法,搭建永久性的交流平臺,讓國際國內的創意文化作品充分展示、落地轉化、走向市場。鄂爾多斯市委書記白玉剛表示。

        內蒙古經濟學家蓋志毅認為,不再“一煤獨大”的鄂爾多斯,如何打破“資源詛咒”,或許走“文化路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堅信,鄂爾多斯重新崛起,只是時間的問題。(完)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