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注意聽取地方對中央部門反對“四風”、加強作風建設的意見建議的通知》(群辦發〔2013〕5號)要求,國務院法制辦黨組除了發放征求意見函外,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打開大門、敞開心扉,采取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到基層聽取管理對象對政府法制工作的意見。辦黨組同志,走進工地、車間,進入市場、生產經營單位,聽取了37家企業、施工單位負責同志和生產經營者等管理對象對政府法制工作的意見。他們反映,在政府立法中,聽取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的意見多一些,聽取管理對象的意見比較少,一些法規制度專業性太強,看不懂;法規制度對行政機關的管理措施規定比較具體,對保護管理對象的權利規定比較原則、籠統,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比較難;執法部門自由裁量權過大,亂處罰的現象比較明顯,增加了管理對象的負擔。
二、把部門、地方的政府法制工作機構負責同志請進來聽意見。辦黨組邀請國務院17個部門法制機構和6個省、6個市、6個縣政府法制機構負責同志,召開3個座談會,面對面聽取意見。部門法規司的同志提出,要加強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開門”征求社會公眾意見時,為部門研究論證留出充足時間;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做好行政法規制度設計之間的銜接,盡量避免就同一性質的問題規定不同的法律制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一般不再設新的行政許可,如何加強政府管理創新,要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地方政府法制辦的同志,坦率地反映了基層政府法制工作面臨的困難,表達了對解決困難的強烈愿望和殷殷期盼。他們希望國務院法制辦能夠更多地與基層溝通聯系,加強指導、交流和培訓,提高基層政府法制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增強政府法制系統干部的歸屬感;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一項重要任務,目前該項工作沒有與地方黨委和行政首長的政績掛鉤,缺乏明確具體、能夠量化的考核指標,存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建議盡快制定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具體規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指標體系,每年確定一兩項重點工作為抓手,予以大力推進;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重點、難點在市縣,而恰恰縣(市)級政府法制機構人員少,少的僅有一、兩個人,有的甚至還是兼職,“小馬拉大車”,難以適應政府法制建設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希望幫助解決;行政復議是化解行政糾紛的法定渠道,但在基層群眾中認知度低,發揮作用的潛力很大,希望盡快修訂行政復議法,適度集中行政復議權,增強行政復議機構的獨立性。
三、走出去聽取地方政府領導同志的意見。辦黨組同志主動到地方與黨、政領導同志座談,先后聽取了16個省市縣黨委、政府領導同志的意見。7月28日至30日,辦黨組書記、主任宋大涵同志,黨組成員、副主任、機關黨委書記甘藏春同志赴河北省,分別與省委書記、省長以及分管副省長座談,到阜城縣,與衡水市委書記、市長,阜城縣委書記、縣長同志座談,聽取了意見。辦黨組成員、副主任袁曙宏同志、夏勇同志、胡可明同志分赴北京、天津、江蘇、山東等地,與省(直轄市)分管領導同志以及市區縣的政府領導同志座談,聽取意見。甘藏春同志還帶領政法國防法制司有關同志赴中央軍委法制局,與軍隊各大單位法制機構負責同志座談,聽取國防法制建設的意見。地方政府的領導同志提出,政府法制工作要與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領導關注的問題貼的更緊一些,要勇于創新,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有效解決發展中的新問題,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