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癫扇⌒袆拥恼奖頉Q
《主席的說明》第19段提及“委員會對關于建議草案中與南九州帕勞洋脊區塊有關的內容采取行動的提案進行表決。該提案沒有得到三分之二多數票的支持”。由此可見,第二次表決的提案內容是“委員會應該對關于建議草案中與南九州帕勞洋脊區塊有關的內容采取行動”。第一次表決已經確定了這一問題屬于實質事項,因此,該提案若要獲得通過必須有三分之二多數票的支持。表決結果是,參加會議的16位委員中,有5人支持該提案,8人反對該提案,另有3人棄權。這一表決結果表明多數委員都不支持委員會對KPR區塊采取行動,這也從側面說明日本媒體關于委員會認可了沖之鳥礁為島嶼的報道純屬無稽之談。
三、29屆會議決定的重要意義
第29屆會議決定為委員會對KPR部分區塊采取行動提出了非常嚴格的先決條件,是在第24屆會議決定基礎上的重大進步。對比上述兩屆會議關于沖之鳥礁相關部分決定的核心內容,可以發現它們在邏輯上是類似的:(1)兩個決定都明確指出暫不采取行動;(2)兩個決定都明確提出了以后采取行動的條件。所不同的是,24屆會議決定關于以后采取行動的條件是非常寬松的,而29屆會議決定的條件卻是非常明確且嚴格的。第24屆會議關于以后采取行動的條件是 “直至委員會決定這樣做”。也就是說,是否采取行動取決于委員會本身,只要委員會愿意,它就可以對相關區塊做出建議。29屆會議決定關于以后采取行動的條件是:在中日韓三國照會中提及的問題得到解決。中日韓三國照會中所提及的事項有若干,其中核心是關于沖之鳥礁法律地位的不同認識。也就是說,只有在沖之鳥礁屬島屬礁的問題得到解決后,委員會才能就KPR區塊采取進一步行動。
若通過某種被廣泛認可的程序認定沖之鳥礁是礁,則委員會可直接否定KPR區塊;若認可沖之鳥礁是島嶼,則委員會可根據小組委員會審議的結果,對KPR區塊做出建議。目前看,無論是《公約》相關規定,還是學術界主流觀點,還是相關國際實踐,都不支持沖之鳥礁是島嶼。因此,委員會的決定基本上打消了日本“指礁為島”,企圖利用外大陸架問題強化其沖之鳥礁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主張的如意算盤。
總的來說,委員會第29屆會議的決定是對沿海國過度擴展大陸架的有力打擊,有利于維護全人類的國際海底區域利益,有利于維護《公約》制度的嚴肅性和海洋正義,并將對世界海洋劃界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日本劃界案建議執行摘要”解讀
一、關于KPR區塊結論
建議摘要一般分為六部分內容,依次分別是“基本情況”、“劃界案的組成部分”、 “劃界案審議的基本原則”、“各區塊的建議”、“圖件”和“附件”。其中,前四部分內容一般使用格式化的語言描述,且各建議摘要的這幾部分內容基本類似。“各區塊的建議”和“圖件”兩部分是建議摘要的核心內容。委員會的審議結論主要體現在這兩部分內容中。
“各區塊的建議”根據劃界案所主張的外大陸架區塊,逐區塊給出結論。以日本劃界案建議摘要為例,日本一共主張了7個外大陸架區塊,日劃界案建議摘要的“各區塊的建議”是分7個區塊分別描述委員會對該區塊的審議結論。
通常,“各區塊的建議”關于各區塊的內容結構是相同的,分別包括“區塊所在區域地質地理概況”、“陸塊的自然延伸及其外大陸架的權利”、“坡腳點的確定”、“大陸邊外緣的確定”、“大陸架外部界限的確定”等5項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