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商洛人 > 能人能項

      守望30載的光影歲月

      守望30載的光影歲月

      李寶存在掛銀幕

        30載春秋,他走鄉入村,為農民送去文化食糧,累計為鄉親們放映電影1萬多場次;30年艱辛,他櫛風沐雨,像頭老黃牛任勞任怨,繼續演繹著鄉村電影放映員的光影歲月。他就是洛南縣年過半百的鄉村電影放映員李寶存。

        20歲當上放映員

        李寶存是景村鎮景村街社區人,1983年,那時他只有20歲,就在當時的景村區電影院做了一名鄉村電影放映員。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隨著電視的普及,電影行業逐漸衰落,各鄉鎮放映隊由于收入日漸縮水紛紛解散,放映員經商的經商,出門打工的打工,李寶存卻仍然堅守著這份清貧的工作。

        一輛普通的機動三輪車,一部先進的數字電影放映機,一幅潔白的幕單及一套笨重的音響,是他到各村免費巡回放映電影的全部家當。無論春夏秋冬,霜打雨淋,他都堅持每月至少到各村公益放映一次。放映實行政府買單、遠程監控、群眾受益的模式。

        半場電影的遺憾

       

        4月20日,李保存要去50多里外的洛南縣與丹鳳縣交界的靈官廟村去放映公益電影,經他同意,筆者有幸一同前往,親身感受到了鄉村電影放映員的艱辛和不易。

        由于前一天連夜小雨,氣溫下降,加之路上的濕氣還未退去。下午5點,他就準時出發,在崎嶇、顛簸的山間道路上行駛了1個多小時來到放映村,選地點,與農戶洽談接電事宜,農戶同意后他掏了電費,掛銀幕、接電、搬放映機調試,他一邊工作,一邊和我攀談著,“準備工作十分重要”,李寶存談起幾年前的一件小事一直讓他耿耿于懷,那是正月的一天夜里,由于農村電壓不穩,放映燈泡燒壞了,又沒有帶備用燈泡,致使影片沒有完整地放映完。時隔多年,李寶存卻始終不能原諒自己。“這是我30年電影放映工作中唯一一次沒有為鄉親們放好電影,一個燈泡千余元倒無所謂,只是看著鄉親們遺憾地散場,自己心里總覺得不是個滋味……”

      留守老人和孩子是農村電影的主要觀眾

        留守老人愛電影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后,他又開始逐戶通知村民前來觀看,忙完這些已近晚上7點,又到了電影放映時間,他舒了口氣,又操作起放映機。7點電影準時開映,銀幕上跳出了電影《湘西剿匪記》片頭,院落上立即安靜下來,小孩子坐在木樁上,村民們都自帶板凳聚攏在一起。李寶存估算了一下,觀眾不下40人。他舒口氣,坐下來點了支煙。“如今,農村的年輕人都出門打工,看電影的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了,當今社會都在關心這些弱勢群體,我能為他們服務,非常高興。”李寶存激動地說:“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文化生活貧乏,電影是老百姓唯一的精神食糧,當年電影十分受農民歡迎,常有人走10多里路前來觀看�,F在農村生活好了,幾乎家家都有電視機甚至還有電腦,老百姓對看電影的熱情也不如以前高了。”

        “那時候比現在辛苦多了。”李寶存介紹,剛開始放電影時,設備還是16毫米的膠片放映機。出門一趟都要帶上幾個大箱子,而且設備又大又笨重,經常肩挑手提放映設備,每30分鐘要換一次膠片。3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16毫米膠片放映機已被輕巧便捷的數字放映機取代�,F在只需一個解碼卡,就能為村民送上各種各樣的電影。

      •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